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机构编制部门要充分认识党的二十大深远的实践意义、时代意义、历史意义,进一步深化对“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的认识,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时刻与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用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深学细悟升级思想意识。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区机构编制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始终牢记党的机关、政治机关定位,做到党提倡的坚决响应、党决定的坚决执行、党禁止的坚决不做,确保党中央的“指挥棒”指向哪里,机构编制工作的改革重点就放到哪里,机构编制资源就投向哪里、保障到哪里。紧紧围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展工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等目标任务提供体制机制和机构编制保障。扎实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机构编制法治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机构编制法规制度体系。时刻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锻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的高素质机构编制干部队伍。持续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推动全区机构编制干部学出忠诚、学出使命、学出担当、学出实效,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机构编制工作的优异答卷。
笃行实干担实职责使命。区县编办是机构编制部门最末端,更要牢记和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落实和执行好上级党政领导机关的政策,落实好地方党委的意图,更要抓好机构编制改革调整决策决定的落地落实。坚持全方位备战。立足区级编办自身现有条件,制定“人员少但个个是骨干”培养目标,叫响“任务多但人人顶得上”团结口号,新人来了领导带、工作岗位轮流挑、重要任务一起上。同时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加强党内生活严肃性锻炼,在红脸出汗中督促工作更加严谨细致。坚持广覆盖调研。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提倡迈腿多调研,反对闭门硬造车,对于机构编制改革和重要调整事项,一律要求先调查再论证、先研透再审议,确保调整符合实情且科学合理。坚持多层次推进。系统搭建监督检查网络,统筹用好党委巡察、专项核查、评估检查、清理清查等手段,严格纠正执行有偏差、落实打折扣等问题,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守正创新加速成果转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二十大报告中擘画的伟大愿景,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必然需要现代、精简、高效的政府机关作支撑,必然对机构编制部门提出更加精细化、科学化、高效化的内在要求,机构编制管理的工作重心和方式也应随之发生深刻转变。聚焦改革发展,理顺职能职责。积极开展机构改革效果跟踪评估,着眼完善机构改革后体制机制责任链条,特别对2018-2019年机构改革前后机构编制变动情况、“三定”规定落实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扎实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优化布局结构,推进事业单位机构功能重塑再造和整体效能提升。巩固深化乡镇(街道)机构改革成果,以党建为龙头,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推动完善简约高效、富有活力的基层治理体系。重视多维联动,强化数字赋能。紧跟数字化改革新形势,借鉴大数据管理理念,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和自建档案数据库,联合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有关数据,深入挖掘基础数据价值,对各单位超缺编情况、人员年龄、文化结构分布等因素进行分析研判,为领导决策和机构编制改革调整提供直观有效的数据参考。加大创新挖潜,打破编制壁垒。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的政治资源、执政资源。坚持瘦身与健身结合,着力解决严控总量与满足编制刚需间的矛盾,更深层次探索跨领域、跨行业、跨层级编制调剂办法,逐步建立行政编制周转池,优化事业编制周转池管理,着力解决“有编不用”和“无编可用”并存的问题,科学测算和调配,确保编制资源“好钢用在刀刃上,真真正正让机构编制政策规定和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