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改革动态> 详细内容

常德市五管齐下盘活机构编制资源

来源:市委编委办     发布时间:2018-06-08 15:52:31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湖南省常德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通过控总量、减分量、用余量、活存量、化增量五管齐下的方式盘活机构编制资源,有效保障了重复工作和民生事业等重要领域的进人用编需求。

  一是提高审批门槛,严控编制总量。建立部门职能履行和编制使用评估制度,凡职能任务不饱和、编制使用不充分的不予增人增编增机构,确需增人增编增机构的按照机构“撤一建一”为主、编制连人带编划转为主的方式解决,对难在主管部门内部调剂解决的予以跨部门调剂并实行年度增减平衡,确保全市机构编制总量不突破2012年底的统计年报数。2013年至今,常德市市本级行政事业机构总数实现“只减不增”,行政事业编制总量连续多年实现“零增长”,行政执法编制和机关后勤服务编制逐步削减。

  二是划定单行通道,减少编制分量。以市委编委全会决定的形式,明确职能弱化、工作任务不饱和、在机构改革中合并、待转企改制、因其他情形待调整等五类机关事业单位和党政群机关的后勤服务岗位一律实行人员“只出不进”、编制“出一减一”,逐步核减到目标值以内。以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为契机,重新核定市域范围内各中小学的编制规模,对各校超出编制标准部分予以收回或上划省里,对超出定编基数的原在编人员要求逐步消化到位,原则上实行“只出不进”管理。

  三是探索周转制度,用好编制余量。制发《关于全市公办中小学教职工周转编制分配和统筹管理的意见》,将中小学教职工附加编制中的2.5%单列为周转编制并统一管理和使用,以解决公办中小学因生源变化等出现的临时增编需求,缓解部分学校因核减编制出现的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出台《市直单位动态管理编制使用细则》,将市本级待分配编制列为动态管理编制,不具体分配到各单位,以解决市直单位因地厅级领导干部异动、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长期历史遗留问题等情形导致的暂时超编现象,待其自然减员出现空编后等量收回。

  四是尝试打捆使用,盘活编制存量。对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日常机构撤并调整中收回的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编制,统一打包为人才引进专项事项编制,调剂给市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打捆使用,其中仅2018年就一次性调剂300名,用于引进“双一流”大学本科以上层次的紧缺人才。对于公立医院、公办高校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按编制标准核定的人员控制数,允许卫生、教育等行业主管部门在行业内部调剂余缺、周转使用,以充分发挥人员控制数的使用效率。

  五是推进购买服务,化解编制增量。对于市直财政拨款单位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的用人需求,市委、市政府以文件形式明确采取劳务派遣、劳务外包等方式解决,并由市委编委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共同核定临时用工计划,且计划核定与编制增减挂钩。对于现由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承担并且适宜由社会力量提供的服务事项,全部转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原则上不再增设机构或增加编制。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