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陬市镇地处湖南省西北部,属国家小城镇重点镇、湖南省中心镇、常德市重要卫星镇,是桃源县融入常德市城区经济的桥头堡。全镇总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6.2万人,其中城镇规划建成区面积4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近4万人。2012年,中央编办将陬市镇纳入到全国29个、全省3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之一。2015年,湖南省编办下发了桃源县陬市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改革试点工作目标,常德市和桃源县注重对改革试点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政策支持,积极稳妥地推进了改革试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阶段性任务。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立足任务落实,健全工作体制机制。陬市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省编办批复陬市镇改革试点方案后,常德市、桃源县党委政府先后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改革试点工作任务,明确了部门职责分工和协调联动机制,制定了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市、县、镇分别明确了改革试点工作的牵头领导,组建了专门工作机构,建立了协调配合机制。为确保改革试点任务积极稳妥、有序推进,顺利实现改革试点工作目标,常德市委、市政府明确将陬市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纳入常德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桃源县也将其列为县级领导领办的“百件实事”范畴和绩效评估体系。
二是整合行政资源,科学优化机构设置。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小政府、大服务”原则,根据上级批复改革试点方案,桃源县及时制发了陬市镇“三定”方案,采取“6+1+3”模式优化机构设置,即设置党政机构6个,分别为: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农业农村工作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卫生计生办公室)、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办公室、村镇规划建设办公室、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办公室;设置1个执法机构,即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科级机构);设置3个直属事业单位,即社会事业综合服务中心(文化综合服务站)、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6办1大队3中心”人员通过竞争上岗统一调配使用,打破了原有部门界限,突出了人岗相适,激发了队伍活力。同时,明确县直或垂直管理部门派驻机构实行双重管理,其日常工作纳入陬市镇考核体系,增加了陬市镇党委政府对派驻机构管理的话语权。
三是扩大管理权限,依法依规扩权强镇。在依法依规、能放即放的前提下,以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重点,主要在产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投资、安全生产、生态保护、市场监管、市政交通、民生事业等领域,以委托方式赋予陬市镇203项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其中行政许可、管理服务事项95项,行政执法事项108项。为做好下放的管理权限的承接落实,确保工作不缺位、不断档,陬市镇与桃源县直相关部门主动对接,委派业务干部跟班学习,县直部门也坚持“扶上马、送一程”,加大了工作指导力度。同时,在陬市镇组建了政务服务中心和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将下放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统一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将下放的行政执法事项统一交由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行使。通过扩权强镇和审批提速,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和群众办事创造了良好条件,全镇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明德制药、飞沃新能源、泛湘西北机械城等15家企业先后落户,2015年该镇GDP达到62亿元,增长了21%,税收收入达到1.63亿元,增长了45%。
四是加大扶持力度,注入改革发展动力。为统筹推行配套改革,市县两级加大了对陬市镇在项目建设、投资融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市财政局将陬市镇纳入到了小城镇建设试点建设奖补范围,2015年直接明确的专项资金共计574万元;市住建局结合美丽城镇建设试点工作,督导桃源县加大对陬市镇的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土地出让返还政策落实到位,城市建设配套费和环境卫生费按规定收取到位,并已将陬市镇李家洲居委会460户棚改项目纳入2016年全市棚改计划;桃源县为陬市镇落实了500万元改革试点专项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该镇新建了污水处理厂和14公里污水管道,完成了3公里内河的综合治理,实施了9.1公里城镇道路的新建扩建和改造升级,完成了官码头电动闸改造,新建了输水供水主管网9公里,为陬市镇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