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43070044644145X5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2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常德市第三人民医院)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宗旨: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业务范围:医疗与护理、临床教学、医学研究,卫生医疗人员培训。武陵区公共卫生服务。 | |||
住 所 | 常德市大高山街56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强 | |||
开办资金 | 9514.92(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财政补助(差额)) | |||
举办单位 |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413.56 | 10181.03 | |||
网上名称 | 常德市第三人民医院.公益 | 从业人数 | 491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 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不断提高医院经济运营效益 持续增收节支,超额完成各项业务预算指标。全年医院总诊疗人次478490人,出院病人11004人次。2022年医院实现收入18399.58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3200.46万元(助培专项补助100万元),其它收入485.88万元;医疗业务收入14293.74万元,比上一年同期13874.76万元增加418.98万元。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28.43%;检查收入占比33.12%;药品收入占比27.99%(不含中草药1.77%);耗材收入占比8.69%。 2022年全年职工年人均收入(应发工资+奖金+保险+年终绩效)为13.7万元,较上一年人均收入12.07万元增加1.63万元,增长率为13.5%。 临床科室收入增长较快的科室有:急诊科、儿科、心血管内科、男科 全科医学科、康复科、健康管理中心、妇产科、疼痛脊柱科、呼吸消化内科 。 年度业务收入过千万的科室有:检验科(1826.38万元)、健康管理中心(1704.96万元)、心血管内科(1044.51万元)。收支结余是正值的临床科室有:心血管内科、中医皮肤科、健康管理中心、血液净化中心、疼痛脊柱科、肛肠科、康复医学科、口腔科。 (二)大力提升专业水平和医疗质量管理 1、医院学科建设逐步发展。各学科积极申报重点专科,肾内科被评为省级(县域)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被评为省级(县域)重点在建专科,依托7个市级重点专科和“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常德市血液净化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高专业诊疗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今年共开展新技术5项,肿瘤血液科: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肺穿刺活检、B超引导下经皮乳腺穿刺活检术;功能科:超声介入;ICU:床旁徒手鼻空肠管置管、持续有创动脉压监测。 2、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修订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修订了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重新编制了《医院医疗技术分类目录》,制定并实施《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医疗管理双百分考核系统。 3、继续加强医疗核心制度管理。围绕十八项核心制度对科室进行质量控制,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医院核心制度落实年活动,修订了《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手册》,每月抽查医务人员掌握核心制度情况,集中组织医疗核心制度学习,并在今年医师节前组织核心制度竞赛活动,表彰了6个先进科室,23名先进个人。持续强化在架病历检查的力度与频次,对特殊病人、重大手术病人实行住院过程跟踪管理。每月对检查进行总结与分析并反馈到相关科室,并要求各科室进行整改。组织院内专家定期开展处方、医嘱点评,病历质量点评工作,并及时反馈给各科室与相关医生。创新查房模式,每周组织开展业务查房,对查房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规定整改时限,第二周再进行“回头看”。 4、定期组织召开医疗质量分析会。每月组织召开医疗质量安全例会,对当月发现的问题进行相关总结与分析;每季度组织全院医疗质量分析会,点评各科室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5、组织开展药事管理委员会工作。加强临床合理用药、合理检查,每季度组织药事管理委员会会议,对每季度全院用药情况进行着重分析,提出临床用药指导意见,对各科室提出的采购新药要求进行投票决定,既满足临床需要又符合程序要求。组织处方医嘱点评,对重点监控药物品种进行重点控制,共点出问题处方约500余张,问题医嘱150余条;对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对异常使用的药物予以停用或限量供应。 6、规范全院手术管理。制定了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及手术分级目录,对医生进行了考核与手术授权,使我院手术管理进一步规范。对Ⅳ类手术进行严格审批,对手术前准备不充分的手术进行术前干预,今年共审批Ⅳ类手术87台次。 7、规范会诊管理。制定了《医院MDT管理实施办法》,全年开展院内MDT三次。进一步规范了院外会诊,今年共邀请外院专家会诊20人次,满足了业务发展需要。 8、全面提高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先后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卒中、胸痛、外伤、危重孕产妇应急演练。规范优化了相关救治流程,进一步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应急意识与急救处理能力。 9、加强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积极完善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每季度召开输血管理委员会会议,医院输血管理规范有序,输血质量进一步提高。 10、继续加强两个中心的建设。优化两个中心人才队伍配备与培养以及工作流程,组织协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工作。 11、加强放射防护工作的管理。完成8名新增放射人员的相关培训、体检及证照校验、新增设备的预评、环评、控评等工作。梳理全院放射工作,成立了放射防护管理委员会,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加强了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措施与意识。将麻醉科、骨科、疼痛脊柱科、心内科医师及巡回护士纳入管理。 (三)大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努力提升护理工作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护理团队建设,推行优质护理服务,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细化护理工作考核标准。加大护理督查力度,护理部不定期下科室进行督导,每月组织一次全院性护理质量检查。定期组织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充分运用PDCA循环落实护理管理。 医院装修改造完成后,护理以肾内科为样板推行“6S”管理,9月份全院各科室完成“6S”管理初见成效,各科室面貌焕然一新。成功运行“互联网+护理”项目,并在10月份完成第一例留置导尿管护理,目前已经取得积极的社会反响。 重视人才培养,积极推动护理专科的发展。今年,在护理人力极度紧缺的情况下,仍选派了16名专科护士和护士长参与省人医轮训项目。返院后均安排了全院性经验分享和业务学习,并对所在专科的项目推进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不断增强教学科研能力 1、切实履行教学职能,深入推进医教融合 2022年共接收各医学院校的临床、口腔、预防、健康管理、检验、药学、护理等专业实习学生共计180余人,并落实岗前培训工作,圆满完成2021届实习学生的教学任务。医院接收学院医学系学生见习约550人次,承担医学系、护理系教师暑期顶岗培训5人,医学系教学进修1人,派出2名护理系专职教师支持理论教学工作。 临床2010班教学成绩整体提升显著,年级前200名占比同比增加11%,2022年医学系临床专业12个班级580多名医学生中17人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其中我院2010班就有6人。目前2010班已顺利进入临床实习。 落实新一届临床班的遴选工作,推进临床2103班的教学工作。进一步落实双导师制。扎实推进学生下临床跟班见习,以达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增强院校间的交流与互动。学院领导多次来医院组织现场座谈、督导、调研临床班运行情况,对临床班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2、积极推进科研创新工作 刘国勇主持的《RvD1在原发性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足细胞损伤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项目申报了2023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李建辰主持的市级项目《火针联合果酸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研究》顺利完成研究工作,已通过常德市科技局的结题验收。杨海刚主持的常德职院重大专项《氢化可的松对心肌缺血损伤再灌注的干预研究》已取得研究成果,正在申请结题。刘国勇参与完成的《代谢相关肾脏病发病机制研究及防治策略应用》项目获第十九届湖南医学科技一等奖(我院为第三完成单位)。 (五)扎实推进疫情防控工作 医院牢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从严从紧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服从常德市市委、市政府、武陵区区委、区政府等上级部门的统一调度,切实履行服务武陵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职能,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进一步做好疫苗接种及武陵区部分学校师生、火车站、集中隔离点核酸标本采集等工作。在医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级人员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2年,医院共接诊发热病人3000余人。医院在高山街院区开设绿码采样点,以及承担武陵区部分学校、养老院、福利院等单位上门采样,今年共采集绿码约21万人次。从3月下旬开始,医院在人民路院区开设新冠肺炎黄码人员采样点累计完成新冠肺炎核酸检测1万多人次。 2022年11月中旬,常德市发生本土新冠疫情,我院党委高度重视,立即调配近100名医务人员赶往武陵区、鼎城区及各隔离酒店执行疫情防控各项任务。疫情防控执行“新十条”以后,医院党委科学决策,增加呼吸二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等三个科室,全力救治新冠感染患者。在医院大部分医护人员“阳”了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轻伤不下火线,以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为民情怀。 虽然抗疫过程困难重重,但每位党员干部群众都发扬了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精神,脚踏实地,在风雨中锤炼作风,以实际行动践行医护人员初心使命。在此我代表医院对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艰辛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六)持续深化医联体各项工作 不断建立健全医联体工作体制机制,拟定了《武陵城区急慢病管理工作方案》;修订完善了《提升武陵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医联体各基层单位业务能力方案》;调整了《2022常德市第三人民医院医联体各科室对口联系安排》。医院临床科室分片包干对口帮扶联系基层医疗机构,科主任、护士长为主要联络人。 医院组织专家对基层开展常态化巡诊、查房、坐诊、会诊、义诊、讲座。今年因疫情的影响,医院专家到医联体成员单位坐诊276人次,巡诊近82次,查房、会诊170余次,义诊11次,组织健康讲座9次。协助各社区中心和卫生院对辖区内慢病患者和65岁以上居民进行健康体检10余次等。 在武陵区卫健局的大力支持下,医院牵头成立了武陵区医疗、护理、院感、临床用药质量控制小组,小组组长及大部分成员由医院专家担任,协助武陵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武陵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并定期督导、评价、考核。 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慢病管理。对武陵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进行了全覆盖,参与武陵区家庭医生签约的医院专家达50多人。与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建立稳固的结对帮扶关系。 加强分级诊疗,落实双向转诊。医院不断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医院与16家公立基层医疗机构、2家民营基层医疗机构、1家福利院、7家敬老院、3家三甲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下基层宣传医保政策,畅通了转诊流程。对基层上转病人做好首诊负责, 实行了一站式服务,一支笔审批,让患者少跑路。 医院积极与湖南省人民医院、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常德市第一中医院、湘雅常德医院等三甲医院开展框架合作,医院形成了医联体内“1+2+3”的运行模式,与市一医院成立了肿瘤科肿瘤联合病房,市一医院肿瘤专家常年在我院坐诊,借助上级医院专家优势,提高了肿瘤专科的诊治水平。今年六月份和市一医院签订了共建联合病房协议,我院部分科室已选派骨干医生、护士到对应的专业科室进行同质化管理培训学习(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医院今年成为了湖南省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理事会成员单位。 (七)全面推进医改工作 医院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为出发点,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医院找准自身定位,向下与武陵区14家成员单位(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紧密连接、通过建立专科联盟、同质化管理、技术支持、检查互认、服务衔接为纽带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向上积极与湖南省人民医院、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常德市第一中医院、湘雅常德医院等三甲医院开展合作,派遣医务人员对口学习,不断提高医院的服务能力。 ——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充分利用“两个允许”,突出重点,优化结构,深入落实“两个允许”向临床倾斜,改革人事薪酬体系。注重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调动全院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突出考核评价,注重绩效工资的分配导向,对药占比、耗占比、服务型收入占比进行量化考核,考核总量与绩效挂钩。 ——大力推进医院DIP付费。为深入推进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及医保DIP支付方式改革,医院落实责任、周密部署,密集开展全院首页规范化和DIP相关知识培训与学习,同时为检验培训效果,进行了医院病历首页评比和首页知识竞赛活动,加强引导医务人员重视病案首页填写质量和掌握医保DIP支付方式改革的相关政策要求。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登记号:44644145X43070211A1001 有效期限:自2013年5月4日至2028年5月4日 | |||
绩 效 和 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情 况 | 无 | |||
事业单位 委托意见 | 兹委托登记管理机关公示我单位年度报告书。
法定代表人: 公章: 2023-05-18 | |||
举办单位意见(含保密审查意见) | 该年度报告书情况属实,并经保密审查,可以向社会公示 |
填表人: 张菁 联系电话:13617366868 报送日期:2023年0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