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工作>事业单位登记>年度报告公示> 详细内容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度报告书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6-06 11:44:53    浏览次数:    【字体: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430700740642885X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2  年度)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宗旨:培养大专、中专学历人才,促进常德社会经济发展。业务范围:负责大专、中专学历教育,培养高、中级理、文、农、工、医、经、管等实用型专业人才。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附属产业开发及社会服务。

    

常德市武陵区人民路4253号

法定代表人

周华

开办资金

47713.05(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财政补助(全额))

举办单位

常德市人民政府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3688.67

53992.98

网上名称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公益

从业人数

793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2022年9月,单位法定代表人由张大顺变更为周华。

2022年,学院深刻把握全国全省教育大会、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接续“深化二次创业、建成一流职院”战略进程,全面推进深化教育改革、强化内涵建设、突出人才培养、坚持开门办学,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学院成功入选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单位,获评湖南省“楚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计划建设单位,湖南省“楚怡”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计划建设单位,全省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工作评价优秀单位,高校预算执行和“双一流”资金绩效审计优秀项目单位,全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桃花种质资源基地被立项为湖南省科普基地。师生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42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一等奖14项,居全省前列。49名教师获常德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新增1名国家级名师、1名二级教授、5名三级教授。 一、狠抓内涵建设,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学院瞄定“双高”建设目标,紧紧围绕531项绩效指标,制定工作落实台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层层传导压力、步步压实责任,有力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顶层设计,发展路径更加明确。学院紧抓诊改工作实效,做实目标链标准链,深入推进“十四五”总体规划落实落地。组建“双高计划”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标“双高计划”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理清“双高”项目建设规划“8横3纵”任务体系,构建531项绩效指标,实施“一个绩效指标一页纸”管理模式,列出时间表、画出路线图,层层压实责任、有序推进工作进度,学院“双高”建设稳步开展。 (二)注重三教改革,教学水平不断提升。获评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被评为湖南省优秀人才培养方案,《药物制剂设备与操作》获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立项省级在线精品课程2门,立项院级精品课程17门,4个项目被立项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大国长技”试点项目,其中《英语》开源课程项目为牵头建设项目,2个资源库和34门课程等数字资源接入省级智慧教育平台。教学竞赛成果显著,教师获湖南省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奖项8项,其中一等奖4项,一等奖获奖数全省第三。学生获2022年度省级以上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奖项33项,其中国家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0项,获奖质量创历史新高。持续探索校企“双元”“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14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不断深入,“药品购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站点通过教育部第四批验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总体通过率94.35%,其中6个班级通过率为100%。 (三)推动科技创新,科研成果稳步增长。学院立足服务使命,加强有组织科研,全年立项各级各类课题(项目)80项,其中省部级15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7个,纵向科研进校经费35.8万元;横向科研项目2个,到账经费32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9篇(其中高质量论文20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个;专著、编著、译著4本;制订并被认可的团体标准2个。桃花种质资源基地被立项湖南省科普基地和常德市桃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持续推进“教授-博士沅澧行”活动,不断深化与产业园区、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术服务与指导287人次、涉及项目107个,技术服务年利润额约56万元。 (四)坚持引培并举,人才队伍不断升级。不断完善“内培外引”双轮驱动机制,招聘各类人才68人,其中教授5人、行业领军人才6人,获评国家职业院校“名课名师”1人,湖南省二级教授1人(常德市仅3人)、三级教授5人。组织教师培训项目50多个,培训1500余人次。持续深化“双师型”队伍建设,认定院级“双师型”教师306人。完成96名教师职称评审工作,选派3名教师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积极推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 (五)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发展较有成效。学院坚持深耕产教融合,成功入围湖南省“楚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单位。与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德西湖管理区、常德财经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形成多主体协同、多元化治理、多要素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推动与中车集团、正大集团、德人牧业等一批校企合作项目落地。积极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精准高效服务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全面助力乡村振兴,选派2名干部挂职参与“促乡村振兴”,组建10个乡村振兴服务团,选派市委驻石门县南北镇清官渡村工作队获得优秀考评,落实教育厅消费扶贫任务200万元,圆满完成乡村振兴年度工作任务。 (六)创新发展模式,国际合作难中有进。作为湖南省职业院校留学生培养的典范,国际交流工作主动融入国家建设,推动学院国际化发展水平有序推进、纵深发展。2022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招生46名(学历生8名及线上语言生38名)。学院被挂牌“中国对外援助培训实训基地”,与韩国中部大学、嘉泉大学签订友好学校合作协议备忘录。在“友好城市、共享未来”为主题的中日友好青少年线上“虚拟互访”活动中,涉外赴日班拍摄的中日友好视频,作为常德市唯一入选作品在全国展播。 二、坚持三全育人,创新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学院坚持以五育并举赋能立德树人,深入挖掘三全育人新内涵,强化“三个习惯”养成,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 (一)抓好全过程管理,招生就业取得双丰收。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以三全育人为培育路径,实现了招生、培养、就业全过程联动。2022年,招生人数再创新高,招录新生5938人,其中非医卫类生源占比均超过50%,专业人才培养结构逐渐优化。通过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实地调研125家优质企业,举办大型现场招聘会5场,建立帮扶台账、一对一精准实施就业帮扶,2022届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9.89%,125名同学荣获“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2022届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蒙丹妮获评全省就业创业典型人物。学院就业举措多次被湖南卫视、常德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二)强化思政教育,培养时代新人。学院深入探索新时代思政育人路径,加速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双向融合发展,以“乐教杯”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竞赛,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立足常德地方特色,延伸思政教育内容,带领学生在刘悦贞哺乳牺牲地、抗洪抢险纪念碑等地开展现场学习与宣讲,在寻访中赓续红色血脉。依托“三微一端”等平台,不断拓展思政教育空间,全年发表相关推文212篇,推送短视频40余部。《播种新希望的优秀老兵》获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活动最佳征文奖、省教育厅关工委征文特等奖,入围优秀作品展播。 (三)加强劳动教育,拓宽育人途径。学院深入探索劳动理论和实践双轨并行,构建了课程教育、日常劳动教育、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课程,打通劳动教育的最后一公里。融入专业特色,架构起融合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与技能培养课程体系。开设劳动教育课程20节,邀请行业导师、名师、劳模等开展主题报告会13次,打造校内劳动实践教育基地5个。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活动53次,医学系、机电系、护理系深入石门县南北镇清官渡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护理系志愿服务队获评全国“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团队和湖南省暑期“三下乡”优秀服务团队,医学系“医疗爱心志愿服务计划”项目获评优秀品牌项目。 (四)重视体育育人,夯实成长之基。学院着重培养体育蕴含的“人格养成”基因,坚持每日“步道乐跑”主题活动、“阳光体育,活力健身”运动打卡等活动,助力学子运动习惯养成。为深入推进体育育人的精神内涵,学院组织开展第十八届田径运动会,鼓励学子在运动中激扬青春梦想。疫情稳定期间,全院男子篮球联赛、“院庆杯”五人制足球大赛、排球联赛、羽毛球联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相继呈现,形成校园青春靓丽的风景线。 (五)丰富校园文化,营造美育氛围。学院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建构起立体的生活化美育体系。持续打造“熠熠常职”校园读书文化品牌,开展“活力社团”风采展示活动、“同心抗‘疫’为梦而歌”2022年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云端音乐会”线上K歌比赛、“以‘寝’为爱,以声传情”主题配音大赛等线上活动。持续推进“学风建设”“校园寝室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第四届“感动校园十佳学子”评选活动,不断深化榜样感召引领。 三、优化服务保障,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学院着眼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瞄准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突破点,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彰显常职担当。 (一)社会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稳中向好。学院坚持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并重,依托常德产业链龙头企业,构建湖南省“楚怡”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深入推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相互融合,将体系化教学内容按照岗位能力培训需要进行拆分和匹配,形成与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探索将实践教学项目应用于职业培训,实现培训项目与教学项目的相互转化,学校培训项目均可转化为教学项目,全年开展社会职业培训185班次、培训学员17567人,在校生培训104班次、培训学员10797人。 (二)综合治理卓有成效。学院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紧紧围绕“建设平安校园”主题活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抓好学院平安建设。制定《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集中分析研判安全稳定形势13次,开展维稳重点人员、非法宗教活动、少数民族师生等排查6次。签订责任状,层层压实安全责任。严格落实安全检查制度,全年安全检查24次,进一步落实平安建设机制,持续开展平安院系、平安处室、平安班级、平安寝室创建活动。严格执行门卫各项规定,反恐防暴规范化,坚持24小时干部值(带)班、保卫、保安昼夜巡逻。学院安全教育获全省学校消防安全教育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三)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后勤管理再上台阶。学院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 启动市财政支持改善办学条件采购项目16个,中央财政贴息贷款项目71个。争取学院提质改造项目资金1269万元,争取改善办学条件项目资金2200万元。完成2022年信息化项目39个,初步建成智慧校园一期项目系统。后勤服务坚持“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每日准确排查15000名师生员工出行状况和健康信息,切实保障师生安全。着力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对食堂食品安全进行常态化督查,拓宽食堂工作意见建议反馈渠道,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保证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 (四)附属医院和司法鉴定中心工作稳步推进。附属医院坚持服务武陵区居民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职责,各项业务指标完成出色。总诊疗478490人次,出院11004人次,两院区收入18399.58万元。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接诊发热病人3000余人,核酸采样21万人次。坚持附属医院教学职能,全面推进医教深度融合、强化助培管理、推进科研创新工作,接收各专业实习学生180人,接受见习550人次。司法鉴定中心积极开展免费咨询,对弱势群众给予积极援助,免费提供鉴定咨询200余人次,受理司法鉴定案例法医类2340例,机动车类年受理司法鉴定案例2800例。 踏征程初心如磐,举旗帜共向未来。2022年,全院教职工同心协力、攻坚克难、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整体面貌焕然一新。2023年,学院将接续“深化二次创业、建成一流职院”战略进程,突出抓好“三全”育人、师资队伍建设、内涵建设、社会服务、招生就业、基础建设、校园安全等工作,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全面开启湖南省楚怡“双高”职院建设新征程。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事业单位

委托意见

  兹委托登记管理机关公示我单位年度报告书

 

法定代表人:                    公章:

                             2023-05-05

举办单位意见(含保密审查意见)

该年度报告书情况属实,并经保密审查,可以向社会公示

填表人: 翟钧剑  联系电话:16619841966  报送日期:2023年05月25日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