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430700446433169X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2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常德市地震局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常德市地震局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宗旨: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地震管理保障。业务范围:防震减灾政策法规拟定与实施、标准制度与实施、规划与计划、科技管理、执法监督、地震监测预报管理、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地震应急、防震减灾宣传。 | |||
住 所 | 常德市武陵区柳叶大道2999号 | |||
法定代表人 | 揭正亚 | |||
开办资金 | 549.5(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财政补助(全额)) | |||
举办单位 | 常德市应急管理局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62.2 | 590.8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 15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 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坚持规划先行,注重综合保障,确保防震减灾工作发展可持续。 1.专项规划编制到位。在“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全部落实到位的基础上,“十四五”防震减灾专项规划由市政府研究通过并发文执行。从体系建设、测报能力、预警能力、风险防治、公共服务、民居抗震及素质教育等7个方面指明了发展方向。 2.工作经费保障到位。争取上级资金3750万元用于应急避难场所和常德深井甚宽频带地震观测科学实验平台建设;争取市财政出资60余万元用于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地震灾害风险普查、临澧深井、科普基地建设,夯实了防震减灾物质基础。 3.重点工作落实到位。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顺利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基本完成;常德深井甚宽频带地震观测科学实验平台已完成仪器安装。 4.政务信息宣传到位。我局全年在中国地震局、省地震局、红网、常德日报、常德融媒等官方网站、主流媒体上稿48篇,其中,常德临澧深井建设工作在“常德新闻联播”进行报道。 5.人才队伍培训到位。因行政执法职能划转,常德市地震局目前编制15人,在岗15人,全年调整职级职务8人次。采取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开展了短水准测量、地震地质、震害防御、科普宣传等业务培训12场次,培训人数超过300人次。 二、优化台网布局,注重会商群防,全面提升地震预报预警工作质量。 1.建台联网形成合力。郑家河台、雷公庙台正式投入运行,目前共有18个测项;常德深井甚宽频带地震观测科学实验平台(总投资2000万元,全国最深地震观测科研深井,井深3400米)已完成监测仪器下井安装进入试运行阶段;开展了湖南地震预警常德站点勘选等工作。 2.运维到位质量可靠。规范完成跨断层短水准流动测量以及地倾斜、流体、地磁等监测任务,监测数据预处理工作正常开展,保证了前兆监测资料的连续、稳定、可靠。 3.群测群防管理规范。修订地震宏观点管理细则,开展常德经开区荷花堰等宏观点建设提质试点,新建点一律接入震情会商室视频系统。目前,全市已建成46个地震宏观观测点,今年投入8万元建设新的宏观观测点,地震测报群防体系不断完善。 4.会商分析高质高效。高质量开展每月、年中和年度地震趋势会商工作,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地震趋势会商意见。 5.鼓励科技创新。下发《关于做好2022年度地震科技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投入6万元进行项目研究。 6.台网环境保护到位。郑家河测线和郑家河综合监测台区域列入城乡总体规划保护范围,安装郑家河台和雷公庙试验站监控电子围栏。开展凌津滩、皂市、黄石等大型水库地震台建设和监测环境保护执法检查。 三、摸清风险底数、加快项目建设,震害防御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 1.纳入政府考核评估。根据机构改革要求,常德市防震减灾委员会更名为常德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抗震救灾工作职责分工,将防震减灾工作更加深入的融入大应急系统。常德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成立市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任双组长,为加快推进房屋设施加固工程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市县工作纳入大应急安全生产考核评估范围,进一步压实责任。 2.扎实推进风险防治。一是对接政务服务中心将“抗震设防参数(地震动参数)查询”系统接入“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湖南省一件事一次办(常德市)”系统中的“专题服务”栏目。二是对照最新行政区划图,完成我市地震动参数区划更新。三是按时完成我市重大基础设施的工程类型、重大基础设施名称、工程概况、投资规模、建设年代、所属单位、所属行政区域、抗震设防参数等基本信息的收集工作。 3.扎实开展示范创建。联合市应急局、市教育局、市科协认定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8所、市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3处。配合市应急局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检查。 4.抗震设防监管到位。首先是扎实开展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全市累计完成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确认事项215件,办结率100%。二是充分发挥规委会成员单位作用,在规划论证、重大建设项目论证等贯彻抗震设防要求,从源头上把好关,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湖南幼儿示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一期项目进行审查整改。三是推广应用减隔震新技术新材料,常德市总工会主体工程采用减震技术材料。 5.全面高质量完成地震灾害风险预评估试点工作。按省局要求,高质量完成中心城区(武陵区、鼎城区、经开区、高新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地震灾害风险预评估工作。 四、深化体制改革,理顺工作关系,防震减灾现代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1.工作机制不断理顺。市县两级均已完成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调整,全面融入“全灾种、大应急”格局,参与常德市应急救援力量联调联战工作机制;积极推动省地震局、常德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事宜(已报请示,待政府常务会研究)。 2.风险防治更加深入。率先完成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编制了常德市地震构造图,指导协助鼎城区完成《地震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工作报告》,召开全市防震减灾工作暨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印发《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 3.加固工作稳步推进。在全市重点行业、领域开展房屋设施抗震性能全面排查工作,收集全市重点行业、领域近八千家单位所有公用建构筑物抗震性能资料,为下步政府决策提供依据。11月份,由市应急局、地震局两个检查组进行了为期5天的专项检查,检查各区县市加固工作地区情况、排查工作开展情况、省预算内投资的63个应急避难场所项目建设情况,从检查情况看,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五、完善应急响应预案,开展应急响应演练,地震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 1.响应预案不断完善。瞄准实战要求,结合日常演练情况,不断更新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和地震响应预案。 2.设备设施更加完备。投入资金50万元,采购配置5台无人机、2台无线电台以及一批应急通讯装备,组建无人机地震应急响应分队。投入资金20万元,更新应急通信个人终端,配发应急药品、应急救援等物资。 3.数据信息整合优化。投入资金15万元编印第三版常德市县(市)区防震减灾应急图集并以抗震救灾指挥部名义发至指挥部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基于Bigemap Gis Office系统,建立了以天地图、北斗卫星影像图、高德地图等16种专用地图为源图,录入全市169个乡镇常住人口、值班电话、学校、医院、水库、重大危险源、地质灾害隐患点、非煤矿山、断裂带等50多万项重要信息的数据库。利用PDF编辑软件建立了包含全国地震构造图、湖南省地质志、常德区域地质志、常用防震减灾要素等80多万项重要信息的防震减灾应急数据库。 4.应急响应演练常态开展。按照“分要素提升、全要素综合”的思路,常态化开展应急响应演练,今年以来,在多次开展模拟推演的基础上,于12月2日开展了地震应急响应演练。全年妥善处置2起地震宏观异常事件。 六、注重示范引领,创新宣传形式,地震科普公共服务效果明显。 1.科普宣传手段多样。投入6万元丰富科普图书,创作了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册、ppt、宣传展板等科普作品,武陵区第一小学、武陵区紫桥小学等学校创作了《地震自救逃生记》等多个科普作品,积极发挥科普传播师作用。 2.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创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国家级4所(占全省创建总数的50%,全国创建总数的4%)、省级6所(占全省创建总数的18.75%)、市级8所,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创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省级2处(占全省总数的25%)、市级3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对外开放,本年度接待群众超8万人次,社会效益显著。创建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个、省级5个。 3.科普六进成效明显。全年开展科普宣传20余场次,直接宣传对象14万余人。4.科普讲解成果丰硕。精心选拔市科技馆两名选手参加湖南省第六届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小小科普员”活动,武陵区第一小学、武陵区北正街恒大华府小学师生创作的防震减灾科普作品被人民日报、科普湖南等推荐展播。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 效 和 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情 况 | 无 | |||
事业单位 委托意见 | 兹委托登记管理机关公示我单位年度报告书。
法定代表人: 公章: 2023-04-27 | |||
举办单位意见(含保密审查意见) | 该年度报告书情况属实,并经保密审查,可以向社会公示 |
填表人: 周小红 联系电话:19936870199 报送日期:2023年0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