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工作>事业单位登记>年度报告公示> 详细内容

常德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2021年度报告书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6-29 17:29:03    浏览次数:    【字体: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4307004488062056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1  年度)

 

 

 

 

 

 

单 位 名 称

常德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常德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常德市科技成果推广中心)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宗旨:加强技术市场管理,促进技术进步;加强科技成果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业务范围:技术贸易机构的审批和管理、技术贸易合同的认定和登记、技术性广告、交易会、培训班的审批和管理;组织实施全市科技成果推广活动及相关政策、资金的执行、落实。

    

常德市武陵区光荣路65号

法定代表人

梁杰

开办资金

.6(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财政补助(全额))

举办单位

常德市科学技术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7

.6

网上名称

常德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政务

从业人数

6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无变更。

一、任务完成情况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成交额与GDP比值占全市高质量发展指标(科技类)总分的比重达到15.8%。在全省真抓实干任务中,我市的年度任务为:完成成交额40亿元。 2021年,全市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总量为46.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3%;合同登记总量为663份,较去年同期增长15%;全市企业(机构)登记数为195家,较去年同期增长146%;开发转让占合同总数的比例为3%,较去年同期增长2个百分点。 二、主要推进举措 一是优化了考核结构。为了解决登记企业少、合同质量不高等传统问题,今年我们将考核指标(总分10分)由‘成交额完成总量单项考核’,分解为“成交额(5分)+企业参与量(3分)+技术开发、转让占比(2分)”三个细分指标,着力在企业扩面、合同增量、数字提质方面下功夫。通过扩面把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网络搭建起来。 二是强化了上门服务。今年技术市场办在全市各区县市(园区)举办了17场技术合同业务培训与政策宣讲。根据各地参与培训与区县整理的重点企业名单,加大了各地重点企业的培训与跟踪服务力度(全年上门服务企业150家)。今年的数字稳定增长,与我们的业务下沉,发掘了新的数字来源有很大关系。 三是提升了中介机构的参与度。为了解决人手不够的问题,我们积极推进中介机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我们优化了对中介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完成三方面指标:一是要完成年度省厅下达的任务;二是要协助各区县(园区)完成全市正抓实干考核任务;三是要完成一定企业的登统计家数(参照对区县的考核指标)。 三、存在的客观问题 1.与全省市州横向比较,我市的竞争优势日趋减弱。近几年,全省2020年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总量为735.9亿元,其中,607亿元为长株潭三城(排名前三)完成,我们仅完成了全省总额的4.7%。如果加上地区生产总值做分母,我们巨大的GDP总值将极大拉低我们的比值,高质量发展指标拉进了我们和其它市州的差距,接下来的考核,如果考核比值的增速,我们面对的压力将更明显。 2.与自己纵向比较,我市产业发展支撑不强。2018年,我市加大了该项指标的工作力度,短期成效比较显著。但是,虽然我市在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成交额在之后三个年度的增速达到了77.21%、62.86%、41.46%,我市的指标增速排名却年年下滑,分别位列全省第1、第11、第13位。目前,常德经开区、常德高新区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成交额任务已经达到了8亿元、6.5亿元,全市成交额总量已到了增长瓶颈期,而其它市州是从今明两年开始发力,赶超势头强劲。 四、问题的症结及原因 一是全省技术市场交易格局有待改善,长株潭等城市占据全省80%的创新资源,其余地州开展工作的抓手不够,短时间内实现格局调整的可能性不大。 二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支撑政策不足,企业积极性不高。(政策保障不足的问题是全省的普遍现象,因为没有政策出台依据)。 三是各区县(园区)科技部门专业能力与服务水平较弱,年度工作任务无法独立完成,其工作能力与服务水准还需进一步提升。 四是开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的企业覆盖面需要拓展,企业对此项政策的熟悉程度与参与积极性亟待提高,全市工作体系、调度机制亟待进一步优化。 五、下步工作打算 1.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成交额以及相关指标作为全市要素市场建设的核心考核指标。目前,我市要素大市场的硬件建设已告一段落,如何推进要素大市场真切的发挥作用是下步工作的重点。第一、针对要素大市场的运营方、入驻机构必须有系统的考核指标。可以从高校成果托管发布率、落地技术(科技成果)交易(转化签约)率、产业专场活动组织频率等为主进行考核;第二、市级要素市场必须在各区县设立网点,建立市县联动的工作机制,区县(园区)开展的所有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科技平台建设工作必须归集到要素大市场的数据统计范畴;第三、要开展针对本土高校(院所)产学研工作汇总、联络、统计工作。 2.盯住高质量发展指标导向完善全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体系。一是建立企业库培育制度。要通过建立企业库制度,将企业统计面扩大,将全市区县分为三类,一类区县企业库数目80家、二类区县企业库数目50家、三类区县企业库数目30家。二是建立登记员定时报送制度。结合要素大市场网点布局,全市各区县、各高校(院所)指派专人每月向市技术市场办公室报送相关数据。 3.推动市局根据我市发展实际出台有针对性的后补助政策。尽快推动出台普惠性强、支持力度大、企业获得感强的后补助政策,对于高校院所的技术开发、转让合同给予倾向性支持,对技术服务机构的奖补要落实到位。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事业单位

委托意见

  兹委托登记管理机关公示我单位年度报告书

 

法定代表人:                    公章:

                             2022-05-17

举办单位意见(含保密审查意见)

该年度报告书情况属实,并经保密审查,可以向社会公示

填表人: 廖哲  联系电话:15661369002  报送日期:2022年05月31日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