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430700446433169X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1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常德市地震局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常德市地震局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宗旨: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地震管理保障。业务范围:防震减灾政策法规拟定与实施、标准制度与实施、规划与计划、科技管理、执法监督、地震监测预报管理、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地震应急、防震减灾宣传。 | |||
住 所 | 常德市武陵区柳叶大道2999号 | |||
法定代表人 | 揭正亚 | |||
开办资金 | 549.5(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财政补助(全额)) | |||
举办单位 | 常德市应急管理局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00.8 | 562.2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 17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 况 | 已按规定执行。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上级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常德市地震局全面履行法定职责,持续推进防震减灾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工作成绩,现汇报如下: 一、2021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创先争优成绩显著。在建党百周年之际,我局党支部被表彰为“全市优秀基层党组织”,2021年在全省防震减灾行业综合评比中继续位列全省前列,扶贫工作被表彰为“优秀后盾单位”,行政审批服务窗口被表彰为“先进窗口”,和市应急管理局共创“省级文明单位”成功。 二是争资争项成果丰硕。争取中央、省级资金、设备共计5568万元用于发展防震减灾事业,其中1788万元建设21个应急避难场所,正紧张实施;1880万元建设临澧深井科研平台,目前在正在实施;1100万元建设152个预警台,2022年实施到位;900万元进行城市活断层探测,2022年开始实施。 三是重点工作推进有力。1.高起点推进地震易发区房屋实施加固重点工程。经市政府第79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加固工程工作领导小组;此项工作纳入对区县市、市直相关部门的绩效评估及市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范围。2.完成遥感影像初判工作。按照国、省工作要求,在全省率先高质量完成了全市抗震设防能力分区初判工作,全市初判总面积约1.8万km2,累计评估146万余栋居民房屋和设施。3.高质量完成地震灾害风险普查第一阶段工作。及时下发普查方案,多方筹措普查经费,积极主动作为,在全省率先完成普查工作任务。同时协助省局高质量举办全省地震风险暨抗震加固业务培训班,全省共170余人参训。4.建设项目抗震监管基本到位。做好重大建设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监管;累计完成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确认事项111件,办结率100%。5.推广北部新城地震小区划成果。在小区划成果通过中国地震局验收后,市地震局先后与自然资源、住建、规划设计院、建筑设计院、施工图审查中心等单位和技术部门开展了专题座谈,对该成果在重大工程、国土空间规划、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重要意义形成共识,将形成规范性文件在我市推广使用。 四是监测预报工作不断提质。1.台站布局更加优化。郑家河、雷公庙台站顺利建成投入使用,常德深井甚宽频带地震观测科学实验平台项目进入实施阶段。2.台站运行稳定可靠。全市台站全年运行可靠率在97%以上,市级年度会商报告获全省第一名,跨断层短水准、异常现场核实、分析预报综合均获第二名。3.群测群防网络管理规范。制定《地震宏观观测点管理制度》,规范建设要求,明确考评细则,全市累计已建成45个,其中5个按现代化建设要求进行监控并实现网络成果共享。4.地震分析预测持续提质。落实震情会商制度、宏观异常零报告制度和地震异常核实处置工作制度,全年上报宏观零异常48起,处置群众反映地震事件2起。组织召开全市2022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扎实提高会商水平。 五是持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1.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地震应急预案经修订和完善,现已形成以市、县地震应急预案为龙头,各级部门和乡镇、社区、学校、医院、企事业等基层单位预案编制为骨干,“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2.地震现场工作队伍基本形成。成立了常德市地震灾害现场工作队,配置无人机、流动观测仪、应急电源和应急通信装备等现场工作队设备。全市所辖乡(镇)街道安排明确1名地震灾情速报员,全市有专职从事报灾速报人员154人。开发第三代应急图,做到地震灾害防控“一张图”。3.地震应急处置高效有序。做好重点时段震情值班,督促区县市地震局按时上报震情值班情况。落实重点活动期间地震安全保障服务。有效处置震动异常2起。 六是公共服务效益良好。1.示范创建卓有成效。创建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2所(全国占比1.62%)、省级5所(全省占比16.1%)、市级10所,均处全省领先地位。继续投资支持桃花源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科普基地自去年开园以来共接待观众近8万人次,社会效益显著。2.科普宣传氛围浓厚。充分利用防灾减灾日等重要节点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今年来开展宣传活动和科普讲座50余场次,发放防震减灾宣传资料3万余份,直接宣传对象2万余人,提升各界防震减灾意识。3.地震应急演练常态开展。常态化开展地震应急疏散、响应演练,提升社会各界灾害应对能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 效 和 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情 况 | 无 | |||
事业单位 委托意见 | 兹委托登记管理机关公示我单位年度报告书。
法定代表人: 公章: 2022-05-27 | |||
举办单位意见(含保密审查意见) | 该年度报告书情况属实,并经保密审查,可以向社会公示 |
填表人: 周小红 联系电话:15115211754 报送日期:2022年0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