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工作>事业单位登记>年度报告公示> 详细内容

常德市就业服务中心年度报告书(2020年度)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7-21 10:47:06    浏览次数:    【字体: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430700446433361G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0  年度)

 

 

 

 

 

 

单 位 名 称

常德市就业服务中心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常德市就业服务中心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宗旨:为劳动就业提供服务保障。业务范围:劳动就业服务、职业介绍、就业前培训、管理待业人员、劳服企业行业管理。

    

常德市武陵区柳叶大道189号

法定代表人

潘平

开办资金

216.5(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财政补助(全额))

举办单位

常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33.5

265.2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7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无变更登记

今年以来,市就业服务中心全面对标“三个表率”,把“稳就业、保民生”工作作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动就业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取得良好成效。 开展工作及取得成效:(一)创业创新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培育创业人才。抓住疫情期间主播经济风口,引进浙江主播优质前沿培训团队,通过举办创业训练营的方式,高质量开展网络主播培训,促进返乡务工人员、高校未就业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依托互联网就业创业,面对新形势,新业态、抢抓新机遇,大力培育本土主播,为带动地方产品销售提供新型职业人才支撑;二是优化创业载体。引进市场机制,促进常德市创业孵化基地转型升级,打造4000平米的创客主播孵化基地,积极联系常德本土特色产品生产销售企业,组织货源,优化营运机制,为主播带货的产品销售畅通物流渠道,形成基地+主播+特色产品+物流的营运新模式;三是丰富创业活动。组织主播带货活动。围绕地方农产品销售策划组织实施了一系列主播带货活动,全市共举办了9期主播创业训练营,培养了300名主播销售员,带动就业超5000余人,销售本地特色农产品超亿元;举办创业大赛。投入85万余元资金举办2020年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全市600多个项目参赛,奖励了26个优秀创业项目,并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孵化基地免费入驻等方面的优先扶持,为创业者搭建了良好地交流展示平台,营造全市创新创业浓厚氛围;四是强化政策引导。选树典型引领创新创业。开展全市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典型推荐工作,全市推选了86家创业带动就业示范效应好的创业典型,发放奖励奖金344万元,稳定就业500人,带动就业10000人以上;贷款帮扶撬动创业激情。进一步扩大创业担保贷款覆盖范围、降低门槛、提高额度、简化流程。(二)就业扶贫成果持续巩固。一是加强就业扶贫载体建设。全面加大了扶贫车间、各级扶贫基地和扶贫公益性岗位的建设力度,为我市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提供了大量岗位。二是精准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服务。下发了《关于做好贫困劳动力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将未脱贫贫困劳动力、返乡回流贫困劳动力、异地搬迁贫困劳动力、零就业家庭贫困劳动力及监测户贫困劳动力作为重点服务群体,要求全市重点对接、重点监测、重点服务、重点跟踪,确保服务全覆盖。三是全面落实就业扶贫各项政策。通过主动对接、主动服务、精简程序,就业扶贫各项政策效率及覆盖面均有所提升。(三)重点群体就业稳定保障。一是进一步加大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力度。开展了疫情期间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工作,对零就业家庭、残疾人、大龄劳动力及无法外出的农民工等重点群体进行了安置,安置招聘企业99家,提供岗位771个,申报人数723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622人。开展2020年常德市市本级公益性岗位补贴工作。7月3日在市人社局官网发布启动公告,各用人单位自愿申报资料,对符合岗位补贴资格的11家用人单位进行审核,最终审核享受补贴352人,补贴金额332.8248万元;二是多渠道推进退捕渔民安置保障。采取送服务上门、送培训到家,送岗位到人等措施,完成我市建档立卡渔民信息采集4158人。上门开展岗位推荐642次,职业指导606次,目前已就业退捕渔民2730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231人,有就业意愿未就业的退捕渔民已全部清零;三是多举措提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开展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健全基层平台服务功能,拓展就业服务内容,推进互联网+就业服务”。以武陵区方家巷社区作为基层平台建设的试点,基本实现公共就业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要求。认定谢家铺镇等4个乡镇、德山街道等4个街道、方家巷社区等13个社区为市级充分就业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四)技能提升培训扎实开展。一是切实加大技能提升培训力度。进一步扩大培训补贴范围,提高培训补贴标准。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技工院校毕业的学生学徒、企业劳务派遣职工均可享受培训补贴,符合规定目录内职业(工种)培训补贴标准提高50%,其中焊工专项职业补贴标准最高可达6000元/人,全市开展焊工专项培训2152人。联合市公安局对全市在职保安员2037人进行集中提升培训,与市邮政管理局对在职快递员140人进行集中提升培训,全面提高特殊行业职业素养和专业素质;二是着力增强退捕渔民就业技能。把退捕渔民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免费培训范围,动态跟踪退捕渔民培训需求,对有培训意愿的退捕渔民特别是其中的贫困劳动力和建档立卡“两后生”,开展与其相适应的月嫂、养老护理员、电工、焊工、保安等职业(工种)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让退捕渔民转型为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才;三是积极落实以工代训政策。出台我市“以工代训”具体实施细则,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和新吸纳符合条件人员就业的企业按吸纳人数给予1500元/人的培训补贴,并组织市本级参保企业共学政策,对以工代训进行详细解读,全市发放以工代训补贴729人,补贴金额106.55万元;四是全面开展重点群体创业培训。在全市开展“SYB创业培训+直播带货”培训,为大学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提供精准服务,大力培养本土直播销售员,带动地方特色产品销售,全市共举办了54期直播销售员培训班,培养学员1757名。(五)稳岗政策落实成效明显。一是阶段性减免企业失业保险费。适当延长阶段性减免企业失业保险费政策实施期限,全年帮助全市7045家单位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费4357.907万元;二是大力推进稳岗返还政策。按照“早、快、简”的工作思路,提前启动稳岗返还工作,放宽准入条件,提高返还比例,加大宣传力度。全市已为1028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4020.606万元,稳岗76636人。共为97名企业参保在职职工发放技能提升补贴14.42万元。加强对全市120家企业动态监测,及时把握经济形势变化对就业、失业的影响,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调控失业的政策措施。通过考核,为120家企业发放考评奖励44.43万元;三是大力度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全面落实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政策,确保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不受疫情影响。全市已为7517名参保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534.74万元。全市共为9654人、49851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6953.0521万元,其中市本级共为3788人、20538人次发放失业保险金2831.18万元。共为8828人、41868人次发放临时价格补贴204.31万元。 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思路:工作力量不够,工作实效不高;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交织并存;创业促进就业政策措施不够具体、合力尚未形成;工作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就业系统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抓基层党支部工作力度欠缺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前段工作成果,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取得更好、更大的成绩。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2020年度绩效考评为局属先进单位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