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430700MB1C82029Q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0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常德市社会救助事务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常德市社会救助事务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宗旨:为市城区未成年人和城市生活无着人员提供服务和保护。业务范围:城市生活无着和临时遇困人员、遭受监护侵害和暂时无人监护等重点未成年人实施救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家庭的认定。 | |||
住 所 | 常德市武陵区光荣路188号 | |||
法定代表人 | 卞德荣 | |||
开办资金 | 575(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常德市民政局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14.86 | 951.32 | |||
网上名称 | 常德市社会救助事务中心 | 从业人数 | 28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 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严管严防严控,为疫情防控工作筑牢防线 2020年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役打响,中心全体人员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确保常德救助的防疫保卫战的胜利。 1、建立疫情防控监控机制。在疫情爆发期,加大流浪、乞讨受助人员疫情排查力度。通过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随时对曾到湖北救助机构接受救助人员进行线上排查;在线下加强了来站求助人员询问盘查,对来自湖北或曾接受湖北各地救助的人员进行疫情监测、入站前14天流浪轨迹排查;建立单独的隔离观察室,新入站人员一律单独隔离观察,做好预警、报告等工作,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疫情期间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87余人次。对隔离期满、身体状况良好的救助对象,及时与社区、街道联系,填报身体健康表,确保救助人员离站回家无障碍。 2、开辟疫情防控绿色通道。主动协调与公安、城管、卫健、医保等部门,依法依规及时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对象。每名护送来常入站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和肺部CT;对高风险地区的求助对象或疑似对象,按要求统一送往定点医院进行隔离观察,并为其开通“绿色通道”,优先检测,第一时间出具检测报告,提升工作效能。 3、实行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对疫情防控工作做好打长期战的准备,将疫情防控工作嵌入到了日常工作中。严守来站人员健康码、行程码、测体温、戴口罩四道防线,站内定时巡查,每天3次体温监测。各类防疫物资配备充足,每天早晚进行室内外消杀作业。派专人不定期对托养机构病区环境、病区管理、病人状况等进行督查,对医疗救助区实行全封闭式管理,认真督促病人做好个人卫生和防护工作。80名医疗安置对象人员未发生一例感染。 二、服务质量提升,为平安建设工作亮出新招 1、多部门联动开展隐患排查。公安、城管、民政联合开展街面巡查,加大了对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力度,严厉打击了操纵未成年人、残疾人乞讨和拐卖拐骗未成年人等犯罪行为,有效减少了“强行讨要”、“职业乞讨”等不文明现象,依法处置了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占据、损毁公共设施妨碍他人正常使用的行为和随处涂画、制造 噪音等破坏环境卫生、违反城市管理规定的行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安全开展督查,并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整改;消防部门对站内和托养机构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卫健部门开展卫生防疫安全检查等。 2、多渠道开展寻亲安置工作。对站内身份信息不明人员,在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查询和人脸比对后,仍无法查明身份的,及时与公安部门进行联动,通过公安系统的人脸比对进行寻亲。对仍无法查明身份的,报请公安机关进行DNA检测比对。除了常规寻亲手段外,还与今日头条、宝贝回家等社会组织协作,发布寻亲公告。目前,我中心长期滞留人员均已完成了DNA信息采集。今年所有滞留人员寻亲率100%,成功率100%。对于长期滞留人员,经报请公安部门DNA比对寻亲无果后,申请安置落户,我中心长期滞留人员均已完成办理落户安置等手续。至此,中心共累计有76名“康”姓人员,统一落户安置在市康复医院,进行医疗照料托养安置。 3、全方位开展救助专项行动。开展了以“提升服务质量,履行兜底职责”为主题的“6.19” 救助管理和托养机构“开放日”活动,向公众宣传救助成效、展示照料服务、介绍寻亲工作。积极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等专项活动,为流浪乞讨人员和部分遇困人员送上了御寒物资和消暑用品,今年共计救助近4000人。持续提升了救助管理服务质量,推动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救助管理工作新格局。 三、打造特色项目,为未成年人工作保驾护航 1、社会力量参与,圆梦微心愿。为强化联合,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护童行动,截至目前,收集困境未成年人微心愿206个,共链接市人大、市民政局、市发改委、中建五局、中国联通等116家市(区)部门单位、企业为其实现微心愿,送去学习用具、辅导资料书籍、绘画工具、衣物鞋子、生活用品等,满足困境未成年人小小心愿,缓解家庭经济困难,令其充分感受来自政府、社会的关心关爱。今年微心愿认领累计金额近6万元。 2、搭建社区平台,打造示范点。为满足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共性与个性需求,搭建社区促进困境未成年人全方位成长的平台,在武陵区东江街道浮桥社区及柳叶湖区七里桥街道靳家湾社区打造了2个示范点,开展“多 彩童年”儿童成长项目,成立社团6个,每个社团20人,共计开展活动40余场次,服务1000余人次,为社区儿童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提升了困境(留守)儿童的自信心,促进了社区儿童全方面的成长,营造了和谐社区氛围。 3、充分整合资源,汇入“小雨滴”。为扩建“小雨滴”未保志愿者服务队伍,充分整合社会网络资源,将未保项目与志愿活动充分融合,发挥其行业优势,组织其参与到社区活动,形成固定模式,为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提供课业辅导、舞蹈、手工、英语、口才、围棋等兴趣培养服务以及成长引导类的心理服务,累计服务近千人次。链接爱尔眼科、市体育运动学校、常德棋院、常德手工协会、常德心理医院、市房地产管理处等40余家志愿单位为困境儿童(留守儿童)提供免费眼科检查、实现微心愿等志愿服务活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 效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况 | 1、市直民政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2、2020年市直民政系统精细化考核良好单位。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情 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