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工作>事业单位登记>年度报告公示> 详细内容

常德市就业服务中心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2019年度)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9-17 08:55:32    浏览次数:    【字体: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430700446433361G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19  年度)

 

 

 

 

 

 

单 位 名 称

常德市就业服务中心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常德市就业服务中心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宗旨:为劳动就业提供服务保障。业务范围:劳动就业服务、职业介绍、就业前培训、管理待业人员、劳服企业行业管理。

    

常德市武陵大道北段

法定代表人

潘平

开办资金

148.05(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财政补助(全额))

举办单位

常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16.46

233.55

网上名称

常德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处.政务

从业人数

28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工作开展情况 (一)特色引领,在创业服务品牌建设上开拓创新 1.打造三大服务品牌,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一是开展创业大讲堂活动。邀请知名专家为创客讲授新颖实用的精彩课程,宣传创业优惠政策,宣扬自主创业先进典型,鼓励引导更多人投身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新格局;二是举办创业训练营。举办湖南首个地市级创业训练营,对120多名诚信守法、前景较好的常德市区及各区县孵化基地的优秀在孵企业,开展以孵化基地专训、农产电商专训、大学生创业专训、移动电商专训等四期为主题的创业培训,创新培训方式,专家个性指导,帮助学员实现创业能力提升,培养了一批创业领头雁, 带动更多人员创业就业;三是举办创业大赛。举办以“服务乡村振兴,助力精准扶贫”为主题的2019年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二届“最强电商”创业大赛。高校组、电商组和乡村振兴组的赛事分组较往年更加专业化,行业化,报名涉及多个从事三农、服务三农的行业产业和电商产业,项目成长性和创业带动就业特性更加明显。市县两级部门共投入500万多元资金奖励产生的100多个优秀企业及项目,创历年新高。今年来,三大创业服务品牌活动直接参与人数达4000人,关注人数超过5.5万人,取得较好社会反响,进一步激发全市创新创业活力。 2.强化引导帮扶措施,助力创业实体成长。一是搭建服务平台。指导成立了返乡创业联合会、返乡创业服务中心,提供优质服务保障,聚集分享优势资源,扩大返乡创业者“朋友圈”,促进返乡创业项目生根落地;二是开展交流活动。组织创业协会、网商协会、返乡创业联合会等成员企业走进安乡,以“产销对接+订单帮扶”、专场招聘、扶贫助学捐赠、就业扶贫政策宣传四大主题,集中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送岗位等活动。免费培训当地电商企业,帮助农产品实现“触网”销售,协会成员获得更多资源,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增强;三是完善跟踪服务。联合专家导师开展创业训练营90天后续跟踪服务,走访创业大赛获奖企业项目,对接石门、安乡等本土电商,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及存在的痛点难点,对接资源信息,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四是开展高校培训。与深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合作,组织全市60多家优质初创企业赴深圳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常德市企业管理人员企业管理和创新研修班”,通过产业升级与精准育商等课程的集中学习及参观三诺集团等现场教学,让企业增长知识,开拓眼界。 (二)健全机制,在优化服务体系上狠下功夫 1.建立健全服务管理机制。一是不断完善创业孵化基地管理机制。采取服务外包模式,市创业孵化基地实现专业化市场经营,引进专家进行企业管理、品牌策划及股权融资等指导,一对一帮助企业发展。入驻模式由大而全、杂而乱向专业化、行业化转变,其中电商行业初具规模,影响力逐步提升,文创类品牌知晓度逐步扩大。分行业、产业举办高质量创业沙龙活动,吸引了除在孵企业以外的同类同行企业及相关专家参与,取得较好社会反响;二是严格规范培训流程标准。统一了培训申报流程、申报方式及要求,对培训工作实行远程视频监管。规范职业技能培训,享受就业技能培训补贴的“五类人员”必须先进行初级工技能培训,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3年及以上或从事本职业6年及以上,才能进行中级工技能培训。制定下发《关于开展焊工专项技能培训的通知》(常社函〔2019〕33号),把焊工列为专项培训,培训补贴从省标准1450元/人提高到4000元/人。成立常德市创业协会创业培训讲师分会,举办创业培训讲师大赛,培训讲师实行定级管理,着力优化我市培训师资队伍。启动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进一步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三是深入推进失业保险经办改革。落实放管服务改革和简政便民要求,取消失业保险金领取人员现场签到手续,失业保险服务流程再造,实行“三个一”业务经办即:只跑一次经办,业务一网经办,个人一卡经办,大大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方便了办事群众。 2.构建资金基金安全防控体系。一是改造升级失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使用全省集中统一的失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办理失业保险业务,对系统进行本地化升级改造、原数据移植分析和数据移植。按“安全领、畅通办”的要求建立了养老、医疗、工伤、税务、银行和就业等多个接口,做到了数据互通共享、自动比对,严格设置了操作权限,任何业务经办都必须双岗双审、分级审批,做到程序规范、操作留痕,大力提升了业务管理和基金风险管理能力水平;二是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成立信息化办,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录入,利用现有信息系统及手段,对相关业务科室提供的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员、享受就业资金专项补贴人员和单位等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数据抽查、比对、核实,并将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避免虚报冒领和重复领取待遇,提高资金基金使用效能,增强风险防控能力,使信息化办工作成为相关资金基金拨付的关键关口。 (三)服务前移,在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创业上久久为功 1.打好就业扶贫攻坚战。一是促进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以精准核实贫困劳动力信息为切入点,督导全市通过四个渠道即:有组织劳务输出、扶贫车间吸纳、返乡创业带动、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吸纳未脱贫贫困劳动力就业10712人;二是为贫困劳动力开展就业服务。组建了一支2000余人的劳务经纪人队伍,联合基层平台协理员在村组一线收集贫困劳动力基本信息、培训意愿、求职意愿,发布就业信息,并为有就业意向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全方位精准服务,打通就业扶贫最后一公里,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劳务经纪人全覆盖;三是为贫困家庭开展技能培训。对贫困家庭开展汽车驾驶员(货车、客车)、月嫂、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等职业技能培训2140人,增强其脱贫致富技能,全市完成贫困家庭“两后生”培训875人;四是落实各类就业扶贫补贴政策。转变工作方式,由贫困对象自主申请变主动上门协助落实各项就业扶贫政策,确保政策全覆盖,全市通过省湖南省劳务协作脱贫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办理各类补贴63112人次,补贴总金额达2384余万元。其中转移就业交通补助61675人,补贴20314084元,完成比例居全省最高。 2.保障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一是落实311就业服务。加强基层平台建设,完善就业失业登记。依托平台针对主动登记失业人员,采取三方联动的“311”服务模式,实现“点对点、人对人”的专项就业服务方式,提高社会充分就业率和人岗匹配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1%以内;二是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岗位、就业援助岗位管理开发,合理设置公益性岗位和就业援助岗位,通过“托底”安置和鼓励企业吸纳等方式帮扶全市6346(市本级547)个就业困难人员消困脱贫,实现就业,共发放岗位补贴6921.81万元(市本级409.56万元);三是为退休军人开展创业培训。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举办了2019年退役军人首期SYB创业培训班,帮助30名退役军人增长创业知识、增强创业信心。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2019年,创建市级综治先进单位获得通过;绩效考评在局系统名列第一,被评为先进单位。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