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工作>事业单位登记>年度报告公示> 详细内容

常德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2019年度)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9-16 16:18:02    浏览次数:    【字体: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4307004464335645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19  年度)

 

 

 

 

 

 

单 位 名 称

常德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常德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宗旨:确保全市公路畅通。业务范围:全市范围内公路管理、养护及改造。

    

常德市朗州北路兰园小区

法定代表人

高金平

开办资金

13018(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财政补助(全额))

举办单位

常德市交通运输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962

12941

网上名称

常德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政务

从业人数

71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2019年6月,名称由“常德市公路管理局”变更为“常德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

(一)围绕“保冠争先”,公路治超成效显著。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我市治超工作斩获“七连冠”,市政府于5月6日召开2019年全市“保冠争先”治超工作推进暨2018年治超工作总结表彰会,充分肯定过去成绩,同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严肃要求。全年治超工作以“保冠争先”为目标,强化组织领导,坚持科技导向,定期开展专项行动,治理成效显著,在9月下旬召开的全省治超工作推进会上,我市作为治超工作先进代表进行发言,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截止12月底,全市共现场查处超限超载车辆3488台次,交警记分14712分,交警罚款183.5万元,卸载货物8.97万吨,利用不停车检测系统查处超限超载车辆2555台次,罚款510多万元,对源头企业实施罚款16.5万元,查处非法改拼装车辆521台次(其中275台次有案卷),吊销道路运输证、营业资格证7起,查处“百吨王”车辆4台次,高速公路事后追责97台次,行政拘留9人次。具体而言,主要在以下方面治理有效。 1.事后追责规范有力。“一超四究”是当前治超工作进行事后追责的主要制度,今年,市治超办通过走访市直相关单位,在陬市超限检测站召开执行公路治超“一超四究”规范性流程现场会,出台《执行公路货运车辆违法超限超载“一超四究”制度的工作方案》等措施,进一步厘清了源头企业监管部门监管职责,规范了“一超四究”流程,完善了事后追责机制。在此基础上,市治超办每月初以各地抄告的违法信息、省高管局抄告的高速公路超限超载数据为依据,对违法超限超载行为进行事后追责,对严重违法超限超载的源头企业和车辆挂牌督办。一年来,市治超办下发挂牌督办6份,下发抄告单70余份,抄告涉超行为800余起,各地整改回复率达100%。其中桃源县对挂牌督办源头企业限供火工产品,临澧县对6家涉超源头企业罚款9万元,震慑效果十分明显。 2.专项行动重点突出。4月下旬,我市全面启动高速公路入口联合治超,高速路政、交警、经营单位、地方治超机构联合开展执勤执法活动,目前,高速公路入口超限率按照上级要求稳定控制在0.5%以下。8月份开始,各区县(市)相继开展非法改拼装车辆专项整治行动,目前,在日常治超暗访中很难发现非法改拼装车辆。9月份开始,以湘潭“9.22”重大交通事故为警醒,市治超办统一调度,武陵区联合市农机事务中心和市交警支队,在市城区开展农用车辆涉超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市城区农用车辆涉超行为基本杜绝。 3.科技治超出新出彩。一是货车不进站电子抓拍系统得到大力推广运用。货车不进站电子抓拍系统是运用科技力量,实现超限检测站路警联合执法的最新形式。通过在超限检测站及周边配齐优化交通标志标线、安装一体化高清抓拍摄像机等,获取逃避检测的超限车辆照片,实现超限检测站的非现场处罚,有助于克服交警警力不足、提高货运车辆检测效率、减轻执法人员工作强度。目前,柳叶湖白鹤山超限检测站货车不进站电子抓拍系统已正式运行并取得初步成效,澧县、石门正在建设。二是不停车检测系统大批量投入使用。今年我市在已有28套不停车检测系统的基础上,又新增了8套,并全部启动非现场取证处罚。我市不停车检测系统建设数量和非现场执法查处量均居全省首位,其中临澧县、桃源县非现场执法力度处于全市前列。截止目前,临澧县非现场查处超限超载车辆832台次,桃源县非现场查处超限超载车辆453台次。三是信息平台在源头监控上作用初显。全市49家年产20万吨以上重点货运源头企业,已有31家安装计重监控并接入县级治超信息平台,平台实现24小时不间断管控,从源头遏制超限超载。 4.蓝天保卫战配合到位。10月29日起,在市治超办统一调度下,市交警支队、市农业农村局、市城乡和住房建设局等部门,以及武陵区、鼎城区、桃源县、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常德经开区等地治超办,在市城区周边柳西线进城口、一号大道进城口、太阳山高速公路进城口、常德东高速公路进城口、农资大市场进城口、二桥桥头进城口、三桥桥头进城口、五岔进城口及常德大道整条路段等出入口设点,结合流动巡查,对进入城区的货运车辆严查严管。10月29日以来,全市所有管控点坚持24小时检查劝返,累计检查货车61830余台,劝返5572台次。 5.宣传造势氛围浓厚。与常德日报等市级媒体协作,开办治超专题宣传栏,全年累计在常德日报上稿110余篇。9月份省政府出台《湖南省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办法》后,各区县市(管理区)将办法印刷成册发放给司机、车主和源头企业负责人,在重点路段、节点张贴宣传标语,掀起了浓厚的宣贯氛围。 (二)秉承“三分建、七分养”,公路养护完成目标。德睿书记曾对公路工作批示“三分建、七分养”,秉承这一理念,全市上下加强巡查、规范管理、严把质量,干线公路养护、农村公路养护都完成了全年考核目标。 1.圆满完成国省道交通标志调整工程。全市普通公路国省道2022块交通标志调整已于11月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国省道交通标志调整工程是今年我中心的一项重点养护专项工作,项目总投资3397.39万元,其中国省补助2745.42万元。作为该项目的法人,我中心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基本程序,加强项目管理,控制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得到上级的表扬和认可。 2.逐步完善路网结构改造工程。全市130座公路危桥已完工129座,1座申请延期(津市长山桥由于工程量大、批复工期长、绕行困难,本年度无法完成工程任务)。安防设施建设1140.9公里,目前已全部完成。 3.超额完成小修工程目标任务。全年围绕省局下达的小修工程目标任务,统筹规划、分解任务、强化责任,大力提倡小修工程(预防性养护)标准化、规范化、机械化。截止目前已完成水泥路面局部破板修复63052.4平方,断角处治 75346.6平方,裂缝处治134280.6米,整段机械清灌缝1738345.5米,人工补灌1444871.2米,沥青路面挖补9100平方,面层修补174020.6平方,裂缝处治19312.1米,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小修工程目标任务。 4.全力以赴迎接“国检”。5月中旬,交通部对国省干线公路开展一年一度的“国检”工作,我单位高度重视,对照迎检项目任务要求,合理分解沿线鼎城、经开区、临澧、澧县工作量,先后召开有县局一把手、分管养护领导、养护股长参加的调度会2次。其中鼎城、澧县积极向当地政府争取资金近百万元,临澧局、经开区投入养护经费近十万元,对管养路段的路面病害、公路绿化、桥梁、公路标识及道路附属设施等进行处治,改善路容路貌,营造畅、舒、安、美的行车环境和路域环境,提升了常德公路形象,助推我市在国检中交上一份优异的答卷。 5.扎实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我市农村公路经常性养护率县道以上达100%、乡道达93%、村道达84%,实现了农村公路“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目标,保障了农村公路常年安全畅通。一是严格落实县级政府主体责任。按照相关要求,我市在县、乡两级设置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目前全市127个乡镇均设立了管养机构或职能部门。同时,各区县(市)将农村公路养护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部门联动、镇村负责、群众参与”的共建共管共享工作机制。二是持续推进“群众性养护”体系建设。根据省局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要点的要求,为不断提高公路养护管理水平,我市在各区县(市)继续推行乡镇管养机构与群众养护“四个一”机制,全面推广农村公路简易养护手册,逐步建立农村公路路况评价体系,构建农村公路的路况常态化管理机制和初期病害处治机制。同时,根据《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服务脱贫攻坚吸收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湘交农路〔2018〕99号)文件要求,对照相关规定,按程序签订承包合同,截止目前,我市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养护415人,较2018年年末增加48人。三是稳步推进其他日常管理。各区县(市)扎实做好路况评定工作,积极推进文明示范乡镇、示范路创建工作、持续提升农村公路绿化建设水平,保障全年农村公路养护完成年度考核目标。 6.狠抓落实日常养护和巡查考核制度。严格按照“三全养护”精神,围绕“七无三有”的工作要求和“六率”达标的工作目标,狠抓日常养护。市县公路管理机构采取不定期巡查、加强考核和评比、雨季竞赛等多种手段抓养护,日常保洁、边沟清理、除杂等日常保养工作保持常态化,路容路貌得到了提升,公路路况稳定。 7.积极开展安全工作专项行动。一是完成隧道提质升级工程。根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公路隧道提质升级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市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四座隧道进行了提质升级,目前,石门的鹰嘴岩、易家坡、白庙垭隧道已完成提质升级,三峰寨隧道由于涉及土建工程,预计2020年1月底完成。二是开展交通标线质量控制专项行动。交通标线是引导车辆安全行驶、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公路设施之一,按照省厅统一部署,我市针对性开展了交通标线质量控制专项行动,共检查标线里程133公里,从检查情况看,交通标线的总体质量受控,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三是开展“抗冰冻灾害”行动。春节前夕,我市遭遇了两次大的冰冻雨雪灾害,全市公路系统迅速启动《公路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保证了极端恶劣天气下的公路畅通,确保了道路行车安全。据统计,两次抗冰冻灾害行动中,全市公路系统共投入人员1558人次、车辆210台次、机械设备98台次、消耗工业盐或融雪剂337吨、防滑碎石、防滑砂556立方。 (三)强化“分级管理”,大中修工程如期完成。全市公路大中修工程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管理,2019年全市大中修工程任务共计48.2公里,其中包括2018年结转至2019年的26.319公里,2019年的21.881公里。截至目前48.2公里已全部完工,具体完工里程数为:桃源县共22.635公里,分别是G319线7.411公里,S234线8.424公里,S238线3.8公里,S318线3公里;石门县原S303线共13.484公里;澧县共9公里,分别是G353线7公里,G207线2公里;汉寿共3.081公里,分别是S224线0.82公里,G319线2.261公里。 (四)突出“服务为民”,路域环境管控有力。 1.加大路政宣传。将“路政宣传月”活动与路政巡查结合起来,全年出动路政执法人员1230人次,法律法规宣传车105台次,发放宣传手册13750册,发放宣传单31500余份,悬挂路政宣传横幅132条,粉刷墙体宣传标语53条,新增固定路政宣传牌81块,布设路政咨询展台27处、展板132块、提供咨询服务1950人次,开展大走访17次、走访乡镇25个、企业117家、学校43所、居民232户,送法普法11次,清理占道堆积物56处计167立方米,刊发宣传报道11篇。  2.落实路政巡查。严格实施路政巡查,无特殊情况每月巡查不少于18天,认真落实指导检查、监督、考核职能,重点巡查国省干线、县道、农村公路的城乡结合部、过境(集镇)路段,公路用地范围内乱堆乱放、乱挖乱占、摆摊设点、堆物放料、倾倒垃圾、违规设置障碍等。加强公路建筑控制区的管理,强力整治公路沿线非标、加水洗车点和非法占道经营摊点,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处理。全年路政巡查1878人次,排查安全隐患435处,下达《责令消除违法行为通知书》173份,纠正查处各类路政违章134起,控制新建违法房屋11起,拆除非公路标志牌块910块,拆除违法棚屋85处,拆除龙门架2座,清割跨公路横幅874条,消除违法占路路障1887处,取缔摆摊设点267处,整治马路市场6处,查处路损案件91起,案件查处率达100%,结案率100%。 3.组织路域环境专项整治。全年按季节、时间易出现的问题,针对性开展工作。3月开始加大路政巡查,6-7月重点整治干线公路两侧的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行为,8-9月重点整治公路沿线摆摊设点、打场晒粮,10-11月重点清理非公路标志标牌及横幅、路障,12月重点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在人口密集的乡镇集市设立法律法规宣传台。 4.抓实涉路违法案件督办。市路政督导排查出澧县S302线K42+650处路边堆放杂物,影响行车安全,桃花源路段319线桃花源段公路边建设燃气设施(桃花源燃气有限公司),存在安全隐患,立马下发交办函,督促立即整改,目前全部已经整改到位。各县(区市)路政积极主动作为,有效遏制涉路违法行为,柳叶湖路政强化路政安全隐患,与电力公司主动衔接,及时纠正X013线公路用地范围内擅自埋设电杆行为;经开区路政在巡查中发现G207、G319线段(鼎城夹溪岭路段)中间护栏被擅自拆除4块,构成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经多方沟通,路政人员联合道班,缺失的护栏已修复完好。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