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430700MB0825627B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4年度)
单 位 名 称 | 常德芷兰实验学校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常德芷兰实验学校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宗旨:实施小学、初中、高中学历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业务范围:小学、初中、高中学历教育。 | |||
住 所 | 常德市武陵区柳叶大道2388号 | |||
法定代表人 | 周相兵 | |||
开办资金 | 16091.6(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常德市教育局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4865.15 | 15146.14 | |||
网上名称 | 常德芷兰实验学校.公益 | 从业人数 | 434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 况 | 2023年12月,单位法定代表人由湖南省常德芷兰实验学校变更为常德芷兰实验学校。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24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学校发展战略,以党建为引领,以教育为抓手,以质量为核心,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实现了教育工作的新突破。现将我校2024年度领导班子工作总结如下: 一、党建领航,大局在胸 (一)明确育人方向 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履行领导职责,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通过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引导全体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进一步明确“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 (二)筑牢党建根基,强化育人担当 持续加强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学校设立的“党员先锋岗”成为推动教育教学的重要力量。党员教师通过帮扶学生、上示范课、参加竞赛课等方式,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水平,发挥了党员示范引领作用。 (三)坚持清正廉洁,重视作风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完善制度、开展廉政教育和强化监督执纪,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上学期未发生任何违纪违法案件,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二、质量立校,开创新局 (一)三考工作实现新突破 学校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积极推动教育改革。2024年高考612名考生中,4人跻身全省前30名,全市物理类前10名占7人,历史类630分以上有8人,清华、北大上线13人,录取9人,创下历史新高。学考合格率100%,中考成绩继续保持市直领先水平。常德市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竞赛共有58人获奖,其中特等奖12人,一等奖20人。高水平承办全省心育大赛,在全省的标杆示范作用凸显。 (二)打造生命课堂范式,全面实施“五大工程”和“五项管理”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命课堂范式,实施卷面、阅读、词汇、错题、数字校本“五大工程”,以及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五项管理”,为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持。 (三)文体活动实现常态化 学校始终坚持活动育人战略,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人人有参与,全年开展了包括高三学党史暨远足拉练、高三百日誓师大会、成人礼、校园歌唱比赛、主持人大赛、新年晚会,“相信拥抱大自然的力量”心理健康月等多种活动,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四)体育课程实现教学模块化 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创新实施体育课“选科走班”制度,组建涵盖足球、篮球、田径等项目的专业教练团队,实施“体育特色强校”战略,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支持。 (五)科技创新实现高位发展可持续化 在第27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得1金2银1铜的好成绩;在第44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有3个项目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学校被评为“全国创新教育示范校”“湖南省最美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周相兵校长被评为湖南省最美科技教育创新校长。张才友老师被评为“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创新育人30年奉献奖”。 (六)高考新考点建设实现标准化 今年学校正式成为市城区高考考点之一,圆满完成各项组考工作。学校在10天内突击圆满完成乘云楼考室“六改五”改造项目。从考场布置、监考人员的选聘及培训、试卷管理到考试实施等各个环节,都做到了严谨细致,确保了高考、学考、教资考试、研究生考试等工作秩序井然地顺利完成。 (七)校园常态管理实现自治化 构建了科学的学生自治自理的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完善了学生自治组织的选拔机制,完成了校团委会、学生会换届选拔和第五届学生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强学生自治自理的业务培训,制定自治自理详细操作流程,充分发挥学代会参与学校决策、管理、监督、评价的职能,进一步实现学生自治自理的规范化、常态化、科学化、民主化。 (八)办学影响力辐射省内外 名校长工作室发挥引领作用,名校长工作坊为省内培养骨干校长四十名,继续引领名校长工作室对接的十所高中学校进一步推动内涵发展,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实现优秀资源共享,以不同方式为其培养青年教师一百二十余人,学校班子成员受邀为广东、四川、甘肃、内蒙古等省内外校长培训班授课百余节,和新晃一中正式结为帮扶对象,共同商议了培养目标,并制定了培养计划。 一年来,我校迎接来自省内外教育考察团、校长培训班,骨干教师、班主任等各类考察团队三十多个。芷兰学校的办学影响力已经从本域辐射到省内外。 三、展望2025,书写教育新篇章 新的一年,学校将继续秉持“打好生命底色,实现生命成长”的办学理念,推动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进一步升华绽放生命的办学理念 学校将始终秉持“打好生命底色,实现生命成长”的办学理念,坚持“健康为先,品行为一,学习为主,素养为重”的育人宗旨。一是要守牢安全底线,要本着时时放心不下的态度紧绷校园安全这根弦,抓好食品安全、抓实各项安全防范工作。二是要将学生的健康时时放在心中,培养身心健康的芷兰学子,三是始终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体系构建为主线,以课程资源为平台,实现课程育人与活动育人相结合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培养有“良好行为习惯,有自治自理能力,有民主创造精神,有独立健全人格,有深厚家国情怀”的芷兰学生和培养“名优班主任”为德育工作目标,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继续坚持养成教育,构建十二年一贯德育目标体系。 1.充分落实为谁培养人的育人目标。新的一年,学校将围绕“三进一大”总思路,即学校主导设计的大思政课堂,党报党刊进班级,新闻收看进班级,国际全域新动态阅读进班级。深入开展阅读工程建设,深化阅读活动,优化班级图书角、校园阅读阵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进一步创新活动育人的总路径。创新德育形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愉悦身心,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 3.进一步深入推进学生自治自理。让学生在治理学校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团队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和感受美好、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4.进一步提升心育工作水平。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着力加强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培养学生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从小学开始培养一项运动爱好,促进学生强身健体。激励教师接受心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继续教育,打造湖南省一流的心理健康平安校和国家心育工作示范校。 5.进一步强化高质社团建设。创新社团建设管理模式,拓宽社团培养发展渠道。进一步加强学校交响乐团、民乐团、足球队、篮球队、田径队、羽毛球队等社团建设,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联络校外优质机构,打造芷兰精品社团,为常德教育增光添彩。 6.进一步强化减负增效工作。坚定不移推进减负增效,提升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进一步优化育人机制 着眼长远发展,紧扣时代脉搏,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多管齐下推进育人机制优化。从课程体系的深度整合,到家校社的协同联动,再到校园环境、数智转型以及制度队伍建设,全方位构建起契合新时代需求的育人新范式。 1.优化一体化课程培养机制。进一步构建一体化课程培养体系,充分发挥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打造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深入抓实课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效率,落实高效的中考、学考、高考迎考策略,确保三考质量全市领先。 2.进一步创新完善家校教育协同。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芷兰TV等开展家风家规建设和家庭教育指导;充分发掘家长中的教育资源,将芷兰大讲堂的教育功效最大化、常态化;推动家委会建设,激发家长参与治理学校的热情,继续加强家长志愿者队伍建设,让更多富有教育热情的家长,和学校一道为孩子的成长做好服务工作。学校秉持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理念,积极构建教育生态。通过与社区联合、校友结合、家庭融合,凝聚各方力量,共筑芷兰教育的多元发展之路,培育时代新人。 3.进一步提升校园环境建设。学校着力提升校园环境品质,精心规划图书馆改造工程,全力打造配备先进智能设施的一流 AI自修室,给学生营造静谧高效的学习天地;大力改建校园广场,彻底解决下雨积水与地下设施陈旧难题;力争把足球场升级为人防工程,实现人车分流,让校园布局更科学合理,为师生创造更安全、更优质的校园生活与学习环境。 4.进一步推动数智教育转型工作。继续以开放性思维办学,立足当下,谋划未来,坚持走出去,主动学习,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优质的管理资源,实现思想理念升级、方法途径升级、资源平台升级。继续与多家公司合作,研发数字教育体系,推动数字教育转型。坚持与名校结盟,与薄弱学校结对,构建教育生态共同体,彰显名校情怀与担当。 5.进一步加强制度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教师团队和干部队伍建设,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和未来可持续发展问题。 2024年,我校在党建引领、教育教学、体教融合、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常德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展望未来,2025年学校将继续秉承“打好生命底色”,实现生命成长的办学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 效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情 况 | 无 |
填表人: 李红波 联系电话:13875023538 报送日期:2025年0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