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430700776761499T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4年度)
单 位 名 称 |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宗旨: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业务范围:医疗与护理、临床教学、医学研究,卫生医疗人员培训。 | |||
住 所 | 常德市人民中路738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强 | |||
开办资金 | 5059(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544.19 | 5544.11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 90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 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全年经济运营分析 2024年完成总诊疗184787人次,医院实现总收入16616.29万元。 绩效方案不断优化,收入结构明显改善。不断健全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合理反映医务人员劳动价值。对临床药占比、耗占比、服务型收入占比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促进医院管理逐步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药品费收入占比、耗材费收入占比同比均下降,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大幅上升,收入结构明显优化,有效收入明显增加,可分配资金明显提升。内分泌科、泌尿外科、儿科、疼痛脊柱科、眼耳鼻咽喉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中医皮肤科、疼痛脊柱科、中医科、肛肠科、男科、眼耳鼻咽喉科、血液净化科均有结余。 (二)学科建设与医疗质量 1.加强重点学科与专科建设。制定出台《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方案》。一方面,致力于在全院范围内培育优势学科,将现有的市级重点专科提升为省级重点学科;另一方面,将胸痛中心建设与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在建)相结合,完成了重点学科建设的中期评估。 2.实施全面医疗质量管理,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 严格落实核心制度,按月按季度根据全面医疗质量相关要求进行各项检查,及时总结分析问题原因并落实整改。医院投入资金,加强信息化建设,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达到三级。 (1)健全院科两级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医疗核心制度管理,规范医疗行为。 (2)组织召开质量管理会议,持续质量改进。 3.落实医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加强医疗投诉管理,加强医疗纠纷调解,及时分析、总结投诉、纠纷的发生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或修订了相关的管理制度,最大程度地避免同类医疗投诉、纠纷的发生。 (三)护理服务品质优化 完善护理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院、科两级护理质控体系,明确各级质控组织的职责和任务,实现护理质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加强护理质量控制:以《护理质量管理临床实践手册》《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为学习蓝本,制定详细的护理质控标准和操作流程。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加强护理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建设,开展VTE防治评估,疼痛评估等,成立三级快速反应小组(RRT)。组织开展“第一目击者培训”,500余人参训实现100%通过率。深化护理服务内涵:组织开展以“强基础、提质量、促发展”为主题的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行动,加强不良事件管理,持续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拓展延续服务内涵。护理部牵头,各科室制定卓越服务重点举措,以卓越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推行护理新技术新理念:更新专科护理常规,规范与强化落实晨会交班、医护一体化交接班、微查房、床旁交接、不良事件管理、护理培训。提升护理科研教学能力:申报学院科研课题1项,申请专利2项,参编护理专著1本。 (四)医教融合强化教学 履行教学职能,完善教学管理。完成2023届实习学生的教学任务,2024年接收近150名医疗、护理学生实习,接收学院医学系近3000人次学生的见习工作,130余名实习生获得“第一目击者”结业证书。承担常德职院医学系、护理系教师暑期顶岗培训12人,落实教师进修1人。完成临床2203班及2307班的教学及安全管理,医教融合效果显著。2024年按省卫健委要求招收助理全科医生20人。积极推进科研创新工作。刘国勇参与的《代谢相关性肾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项目获得2024年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五)医联体建设与发展 持续深化与武陵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1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医疗能力。召开武陵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医联体工作座谈会;组织开展医联体医务人员培训暨医院新技术交流分享活动,实现同质化管理;对医联体成员单位坚持实时远程会诊,全年远程影像诊断共667次;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和院感专干不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现场操作指导、线上培训,全年共50余次;组织医院专家在基层医疗机构、市福利院开展常态化巡诊、查房、坐诊、会诊、义诊、讲座、业务培训等,共计300余次。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慢病管理。积极参与武陵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家卫生院慢病患者的三级管理及家庭医生服务工作。参与家庭医生签约的医院专家达50余人,为签约居民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的签约诊疗服务。开展医疗专科联盟,提升专科诊疗水平。积极与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共建联合病房合作,今年新建重症医学科、全科医学科联合病房。通过技术协作、人才培养的方式,提高了我院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及患者就医体验和满意度。加强分级诊疗,落实双向转诊。与基层医疗机构、福利机构、三甲医院开展框架合作,形成了医联体内“1+2+3”的运行模式,制定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制度与流程,签订双向转诊协议,落实分级诊疗双向转诊。 (六)医改工作稳步推进 严格执行国家药品采购政策。积极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倡导临床优先使用国家带量药品、国家基本药物及本土药品,实现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合计达326个。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我院严格执行常德市医疗保障局下发的关于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下调放射类磁共振、CT成像、扫描等项目价格、检验类部分项目价格,让患者满意、让社会满意。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控制费用、降低成本的同时,积极推进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工作。2024年医保DIP病例患者次均费用逐步下降,减轻了参保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惠利人民。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医院从薪酬分配、人才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才引进、加强专业技术职称的提高、重视护理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进行人才激励。薪酬分配体现了以岗定责、按劳分配。 (七)医养结合转型探索 根据2024年9月19日市委主要领导带队来院调研医养结合工作的指示精神,进行深度转型,大力发展养老事业。成立由学院党委书记牵头,医院、护理系、医学系共同参与的工作专班,在市人大、卫健委、民政局等部门的带领下,先后到上海、杭州、长沙、湘潭等10余家医养机构学习、调研,形成将医院转型打造成我市特色医养结合医院、助推全市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明确深度转型发展定位。形成“一院两区三职能”的发展格局。将医院转型为以老年医学、慢病管理为主,以医养结合为特色的综合性医院,承担武陵区公共卫生服务职能、附属医院教学职能及常德市医养结合服务职能。建成规范完整的“老年医学+安宁疗护+长期照护+智慧助老+医养培训”的医养结合全产业服务链。精心谋划医院发展布局。优化医疗板块。对医院科室进行优化整合,合理布局,继续履行好武陵区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加强老年医学学科建设,动员专业技术人员转向发展,集中优势力量做强老年医学学科。做精养老板块。一是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先期租赁老工人文化宫、市总工会相关房产并将其纳入人民路院区整体提质改造,建成高标准医养中心,建立老年医学、康复医学、健康管理、安宁疗护、长期照护和智慧养老“六大中心”,协同高山街院区医疗优势创新发展,满足常德市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二是推动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实施,基于湘潭市六医院试点的成功经验,尽快推动“长护险”在我市落地,解决我市失能失智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问题。推进医养教融合。一是推动医教协同,将原卫校宿舍楼、教学楼改造成医养教培中心,创优医学类专业“1+1+1”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养老社会培训,强化附属医院教学和培训职能。二是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与医养机构合作,做强医养相关学科,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医养人才,夯实养老人才队伍。 (八)内部改革持续深化 持续落实“过紧日子”的举措,优化对医院的人、财、物的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严控行管科室增加人员、严控大型设备的采购、严控基建维修项目的审批、严控资金的审批支出,努力降低运营成本 医院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合理设置人员编制,优化薪酬政策,严控人力成本,大幅度压缩编外用工,近三年来,缩减编外用工人员近50名。进一步规范医院财务管理流程,规范项目建设、招标采购等流程。 (九)医疗就诊服务卓越 优化服务流程。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制定了急诊诊治规范化流程,成立了医院三级快速反应小组,建立了医院“卒中中心”“胸痛中心”救治小组。优化入院收治流程,建立入出院一站式结算窗口,并开通“节假日”结算。缩短检验结果发布时间,对于多项检查患者(心电图、B超室、放射科),采取一站式窗口排队预约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开展多学科会诊、多学科病例讨论等,为患者提供综合、全面的医疗服务。 (十)人事管理不断加强 完成22名医务人员招聘工作,1名正高、5名副高、31名中初级卫生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聘任工作,办理23名卫生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内晋升工作,组织11名工勤人员申报2024年工勤技能岗位考核。持续进行档案清理工作;开展编外人员专项清理工作,2024年底压减现在实有编外用工人员数10%的任务要求。 (十一)医院文化品牌提升 医院顺利召开了二届二次“双代会”,收集职工代表提案61件,针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列出清单分类逐项处理解决。积极为医院职工谋福利,在五个法定节假日发放节日福利。开展健康体检工作,完成全院727名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健康体检工作。关爱退休职工,落实离休人员“一对一”服务,为退休员工开通就诊绿色通道,对退休员工坚持做到“三必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在妇女节组织环湖健步行活动,积极参与上级工会、市卫健系统组织的各类活动,健康跑活动、乒乓球比赛、诗歌朗诵会、羽毛球赛、篮球赛等,以及参与学院工会组织的元宵节摄影活动、春游活动、气排球比赛、“楚怡读书行动”暨“熠熠常职”读书活动。 在医院品牌文化宣传方面,全年共计发稿143篇,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报刊、网络媒体及国家级党报党刊、级党报党刊推介医院。完成医院宣传片制作,推出《三医名医》系列报道,扩大了医院的影响力。 (十二)二甲复评高分通过 医院应用“三级医院评审标准”作为医院管理的抓手,通过开展“二甲”复评工作,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的效果。成立了以书记、院长为组长的二甲复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院管理、护理管理、感染控制、工作督导等多个工作小组,严格对标对表,有序推进复评工作。二甲办根据评审标准,每周进行了全院全员培训。院科两级进行了人员再分工,做到每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甲复评工作期间,医院共召开全院性会议6次,调度会18次,现场督导检查6次,发布内审通报5期;全院共进行大型应急演练20余次,启动快反演练100多次。更新或修订制度100余项,优化服务流程10余项,医院在全面医疗质量管理、死亡病例评审、重症救治、病人安全管理、重点学科建设、卓越服务等各个方面进一步得到规范和提升。并以高分通过二甲复评的评审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登记号:44643244943070211A1001 有效期限自2013年05月22日至2028年05月22日。 | |||
绩 效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情 况 | 无 |
填表人: 张菁联系电话:13617366868 报送日期:2025年0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