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中共常德市委编委办着眼于保障重点领域机构编制需求、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严控总量、盘活存量、用好分量、创新增量的“四量”共管,继续深化机构编制资源供给侧改革,有力推进了控编减编和管理创新。
一是严控机构编制总量。探索实行机构编制申请事项评估制度,提高审批准入门槛,落实机构编制总量控制制度。对达不到评估要求的申请事项,原则上不予受理;对同意受理的申请事项,按照机构“撤一建一”为主、编制连人带编划转为主的原则从严审批。同时,配合推行机构编制统计新方式,建立机构编制统计数据月报告、季分析制度,确保机构编制年度增减平衡或多减少增。
二是盘活机构编制存量。研究跨部门、跨层级调剂行政和事业编制尤其是连人带编划转编制的操作办法,核减一批职能弱化或工作任务不太饱和单位的编制,收回一批机关后勤服务编制、人员“只减不增”单位腾空的编制和“吃空饷”单位按规定予以核减的编制,通过连人带编划转方式解决一些重点领域的编制需求。会同有关部门推进政法专项编制内部挖潜和创新管理,探索编制减上补下和重心下沉,稳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三是用好机构编制分量。以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为契机,探索跨系统调剂使用不同类别的事业编制。以政法系统内部挖潜增效为契机,探讨跨部门、跨单位调剂使用不同类别政法专项编制的可行性。在核实底数、限定总量的基础上,有序扩大市属经济功能区的机构编制管理自主权,探索在市直部门与市属经济功能区之间调剂使用行政事业编制。
四是创新机构编制增量。将事业单位内设机构限额管理、自主设置范围由公立医院逐步扩大到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市级主流媒体。探索人员编制柔性流动模式,鼓励职能弱化但一时难以撤并或下放的市直单位采取“统一抽调工作,一定两年不变”的方式,将其富余人员派往市辖区和市属经济功能区的缺编单位工作,辅之以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等手段,引导他们逐步完成抽调工作向调动工作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