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市委编委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的工作部署,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干部清正、部门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效果,为开展机构编制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
一、加强学习教育,筑牢思想防线。一是科学规划安排。年初科学制定了《中共常德市委编委办领导班子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将开展廉洁教育纳入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二是坚持抓好学习。班子成员重点以中心组学习和专家讲课开展教育,科级干部重点利用主任办公会和政治理论学习推行教育,而对普通干部职工则依托党课平台和观看廉政影片进行教育。全年深入学习了第十八届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精神、《关于2017年元旦、春节期间“四风”问题典型案例的通报》、《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文件精神。三是灵活开展教育。组织全市编制系统干部到大别山进行党性教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征文和手机摄影廉洁文化活动,全体干部的思想防线进一步巩固。
二、完善防范体系,筑牢廉政堤坝。一是抓好谈心谈话。积极落实“两个责任”谈心谈话,坚持防范为主、抓早抓小,对重点岗位和重点人员经常开展“两同时”谈话,防患于未然。二是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对机构设置、用编审核等权力事项的监督,坚持机构编制前置审批、编制管理集中统一,严格恪守“一个进口、一个出口、一支笔审批”的工作规则。出台了《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连人带编划转办法》,提高了权力运行的规范化程度。三是开展专项整治。抓实正风反腐专项整治工作,全年开展了“纠‘四风’、治陋习”、公款消费高档白酒、办公用房清理“回头看”、国家公职人员违规参与渉矿等经营性行为以及领导干部近亲属在金融机构工作情况清理等五个专项整治工作,全年未发现相关违纪违规问题,干部队伍纪律过硬。
三、整改“四风”问题,持续改进作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充分认识“四风”问题的顽固性、复杂性和长期性,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一是力戒形式主义。坚持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一律不开,可发可不发的文件一律不发,杜绝文山会海,倡导清新风气、精简会议简报。二是力戒官僚主义。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对待办事群众积极热心、耐心细致,始终保持同广大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扬党内民主的优良作风,规范和纯洁党内同志交往,全办形成了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三是力戒享乐主义。重点防止追名逐利、贪图享受、讲究排场、玩物丧志等问题。四是力戒奢靡之风。严格恪守财经纪律,杜绝铺张浪费、挥霍无度、骄奢淫逸和腐化堕落等问题。全办干部作风进一步改善,社会舆论反响良好。
四、忠实履行职责,服务纪检改革。一是市级改革先行完成。在准确掌握市级涉改单位机构编制数据的基础上,加大编制动态调整力度,加强对上请示汇报、对外横向沟通,最终省编办批复常德设立派驻纪检组25个、市委巡察组4个,共核定正副处级领导职数33名。目前,市本级已基本完成派驻监督全覆盖改革任务,确定了市委巡察组机构编制事项。二是县级改革圆满完成。结合各区县(市)实际,研究提出了县级巡察机构及领导职数设置意见,同时加强了对县级纪委派驻监督全覆盖改革的督导,按程序制发了《关于区县市委巡察工作机构设置有关事项的通知》,并批复了县级巡察办、派驻纪检组的机构及领导职数,确保了县级改革按时到位。三是监察改革有序推进。市委编委办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监察体制改革的矛盾和问题进行反复研讨,会同市纪委就市监察委内设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核定、领导职数核定和职责配备等具体问题进行多次商讨,共同研究提出了常德市监察委的组建方案。2018年1月1日,常德市监察委正式挂牌成立,在全省14个市(州)中第一个组建到位,得到了各方高度关注和称赞。(市委编委办 吴晓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