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机关建设>文明创建> 详细内容

精神火种大别山——大别山学习心得体会

来源:市委编委办     发布时间:2017-09-28 18:45:58    浏览次数:    【字体:

红色大别山

红旗不倒廿八载,烈士热血映山红。

老区人民多壮志,将星熠熠照神州。

带着崇高的敬意,携裹一颗敬畏之心,我踏上了这片红色的土地。

四天的学习,主题报告、激情教学、现场教学、红色舞台剧、重走长征路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富有深意的教学内容让我洗涤了心灵,锤炼了党性,提振了精神,净化了灵魂。授课老师讲,是大别山地区辉煌的革命历史孕育了坚守信念,胸怀大局,团结奋斗,勇当先锋的大别山精神。通过老师的讲授、现场的感悟,大别山精神深深扎根于我的心里。

为什么大别山老区革命斗争二十八年红旗不倒?那是因为他们坚守信念。在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时,我看到很多很多英雄的先辈牺牲时一般不到三十岁,或许大别山地区成就了很多优秀的将领,但更多的却是那些我叫不出名字,不知道出处的无名烈士们,他们跟着跟着共产党闹革命,不断地在与反动阶级、帝国主义抗争,抛头颅洒热血无怨无悔,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心里坚守着信念,这个信念就是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翻身做主人,只有忠诚于党,才能领导人民得解放。这是大别山精神的灵魂,凝结的是大别山军民对党忠诚、威武不屈、坚忍不拔的精神。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是抵御一切诱惑的决定性因素,现在的我们处于改革开放建立富强国家的关口,我们的崇高理想就是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坚守这个信念,跟着党走,实现我们自己的梦!

为什么大别山老区子弟兵前仆后继坚持敌后抗争?那是因为他们胸怀大局。当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深入敌后开创革命根据地,就是着眼全国解放这个大局,他们面对敌人的前后堵截,甚至已经做好了全部牺牲的准备,这就是大别山精神的核心,凝结的是大别山军民顾全大局、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在参观红田革命烈士遗址纪念碑时,听着带课老师讲述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我留下了眼泪,一块不到三十平方米的土地倾满了三百多名革命烈士的铁骨和鲜血,抓一把泥土,都能浸出血来。老师说后来老乡们都不敢在那里种地,因为那是前辈们的英灵所在。三百多名烈士牺牲了,最小的只有十多岁,他们却没有暴露丝毫的秘密,就是因为他们顾全大局,牺牲自己保护革命的火种。与他们相比,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甚是惭愧,工作中拈轻怕重,顾小我不顾大局,不敢担当,有奉献精神欠缺。大别山的党性教育之行可以说给我们上了深动一课!

为什么大别山老区人民能艰苦奋斗不屈不挠?那是因为他们团结奋斗。在《红色大别山》革命舞台剧里,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湖北黄安县闹白匪,后来成了开国大将的王树声中弹受伤,逃到了周大娘家里,白匪闯进了周大娘家,千钧一发之际,周大娘推出了自己的儿子,留下了王树声,最终自己儿子的头颅被挂在村口的大树上,这是一段令人肝肠寸断的记忆。几十年的革命斗争,红军辗转大半个中国,走到哪里都深得人民群众拥护,当时有多少将领形势所逼把自己的孩子留在根据地不知姓名的老乡家里,他们知道,老乡就是自己最亲近的人,老乡们知道,红军把孩子留给了我,我哪怕舍弃身家性命也得保他周全。这就是大别山精神的风格,凝结的是大别山军民英勇无畏、百折不挠、携手共进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过年时说,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老区人民,是啊,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老区人民为解放中国付出了巨大牺牲,却因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了后,我能够理解总书记的心,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中国,少了一个老区人民都不行!

为什么大别山千里跃进拉开解放战争从守转攻的序幕?那是因为他们勇当先锋。历史转回到1947年,当时国民党西面进攻陕北革命根据地,要瓦解党中央,东面进攻山东,要粉粹八路军总部,毛主席不顾个人安危,形象的提出:老蒋的军队就像两只拳头,一拳打在山东,一拳打在陕北,这样他的肚子就露出来了,我们要拿一把刀子,插向这个张开的肚子。刘邓大军为了插向这个肚子,克服了重重困难,舍弃了已有的革命根据地,抛弃了全部辎重,越过黄泛区,深入敌后进行革命斗争。这是大别山精神的品质,凝结的是大别山军民听党指挥、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精神。在许世友将军故里,听到讲解员诉说将军的革命历史,我的眼眶再次湿润。70年代中越战争时,老将军74岁高龄挂帅,成为我党我军前线指挥年龄最大的将领,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听党指挥、勇于担当的最真实写照。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老一辈人的光辉革命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已经过去,但是革命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现在我们面临的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要实现这个梦想,依然要拾起坚守信念、胸怀大局、团结奋斗、勇当先锋的火炬。(市委编委办 丁力供稿)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