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的政治资源、执政资源。为切实解决编制资源固化、结构不优以及“无编可用”与“有编不用”甚至“人编不适”等矛盾性问题,近年来,桃源县委编办以优化编制资源配备为抓手,科学设立编制周转池,着力提升周转编制使用效益。
一是聚焦教育事业,缓解供需矛盾。桃源是人口大县,同时也是教育大县。该县在不断擦亮“桃源县第一中学”这块金子招牌的基础上,统筹推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围绕教育百年大计,在机构编制保障上确立了“站位全局、服务大局、保障重点”的总原则。特别是在县委、县政府投入5个多亿新建县职业中专、大幅扩大职业中专招生规模的情况下,为了缓解县职业中专师资力量的不足,桃源县编办多次组织实地调研,通过内部挖潜、统筹调剂等方式,先后从县直事业单位调剂100名事业编制到编制周转池,经过认真测算,及时为县职业中专补充了35名周转事业编,切实有效地保障了县职业中专的发展。今年,桃源县职业中专被湖南省教育厅授予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强校称号。
二是加强联动管理,提升使用效益。在县委、县委编委的正确领导下,为加强周转编制管理、提升周转编制使用效益,更好地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桃源县建立了编制周转池联动管理机制,县委编办会同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协同配合、共同审核、相互制约,并形成了一整套管理流程,部门单位有编制周转使用需求时,先由部门党委(党组)向编办提出申请动议,编办在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测算的基础上提出初步意见,再与组织、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沟通协商,最后报县委编委分管领导审定后组织实施。今年以来,为了保障重点领域编制需求,桃源县已核准相关部门使用周转编制51名。
三是充分利用闲置资源,确保周转编制“一池活水”。该办以湖南省机构编制综合管理平台为依托,通过对全县近三年的编制资源配置情况的分析研判,了解各个单位空编动态变化情况,运用大数据思维手段,形成编制动态管理分布图,将全县的所有零散资源应用尽用,采取基数不变、存量统筹的办法,建立起了储备充足、动态均衡、运行高效的编制周转池,极大地提升了编制资源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