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动态信息>区县动态> 详细内容

津市市委编办多举措优化教育系统机构编制资源配置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4-04 16:56:24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津市市委编办努力探索教育系统机构编制资源管理模式,从基本编制保障、事业编制调剂、教育布局优化三方面下力,不断提升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使用效益,进一步激发教育事业发展活力。

一、保障基本,严格专编专用管理。根据在校生核定编制,确保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国家标准核定保障到位,全面保障各学段教师事业编制配备。严格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行单列管理、专编专用,严禁非教学单位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强化部门协调合作,联合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每年定期对全市20所中小学开展实地督查,摸清教职工底数及在岗情况。结合实名制管理平台人员数据,查看教职工课程安排表、备课记录、考勤及工资发放台账单等资料,督促在编不在岗及被借调教师回归教学岗位,确保教师编制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二、补齐短板,用好用活周转编制。建立“专项编制池”,健全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机制,采取“市直事业编制补充调剂与教职工编制周转使用”相结合的方式,在中小学教职工总量超编情况下,调剂50名编制补充到“周转编制池”,主要用于解决教师结构性失衡问题、政策性安置用编需求。近两年来,核准市一中、市二小等学校招聘用编计划21名,全力保障73名特岗教师和免费师范生安置用编,同时明确中小学教职工周转编制按需计划申报使用,实行“空一退一”。提前统筹周转编制数,确保周转编制放得出、收得回、转得动。加大支持力度,调剂10名市直事业编制为全市公办幼儿园周转使用,不断提升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与教学任务需求之间的匹配度,实现编制资源流动精准高效。

三、优化布局,盘活机构编制资源。优化农村学校布局,针对农村学校布点多、学生少、教育资源浪费等现状,按照1个乡镇保留1所初中、2所至4所中心小学的原则,加快推进农村学校集中联校办学,先后撤并中学2个、村小6个,有效缓解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根据学校布局结构,动态调整学校核定编制数,进一步整合教育系统内部编制资源,挖潜18名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分流11名教师,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市一中教师队伍结构,为解决人员超编、人浮于事的问题,建立能上能下用人机制,全力配合市一中做好全员竞聘上岗工作,通过优化岗位设置,严格控制教学辅助人员编制,增加教学一线教师编制,分流20名教师调剂到其他学校,推动教职工编制资源合理流动,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