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门县委编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立足本县教育发展实际,统筹教育编制资源,强化教师编制管理,积极探索助推县域高中学校均衡发展新途径。
一是动态配置,科学核定高中编制。一方面,立足全县教育发展实际,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高中(县级1:13;农村1:13.5)教职工编制与学生数量比核编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因校制宜、科学核定,精准配置编制,最大限度满足高中学校发展编制需要。另一方面,坚持编制配置为教学服务导向,依据学校布局和生源流动情况,采取“年度微调”的方法,动态核定高中学校编制,促进教育持续发展。
二是周转统筹,满足紧缺用编需求。采取“总量保障、县级统筹、动态调整、周转使用”的管理方式,建立20名教职工编制“周转池”,将编制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改变编制“一核定终身”和“资源固化”的传统管理方式,授权教育主管部门统筹使用周转池内编制,实行定向定量投放,确保教育编制资源“按需配置、开放共享”。2022年、2023年为普通高中学校下达周转编制6名、10名,用于紧缺学科人才高校直签。
三是优先保障,开辟绿色用编通道。坚持教师招录用编优先保障,教师流动用编优先审批,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优先用编的“三个优先”原则,将有限的进人计划向教育系统倾斜。明确教师流动用编办法,除县外选调、县城学校和教育部门下属非教学机构进人外,县内其他学校教师调配由教育部门决定,报编办备案并办理进编手续。
四是严肃纪律,增强编制刚性约束。严格执行上级关于编制总量管理的规定,在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额内,对编制核定、调整涉及的单位,进人入编程序、教师调动进行严格管理,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教职工编制,进一步规范高中学校教职工编制管理,强化机构编制刚性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