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武陵区委编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进“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聚焦重点、难点和热点,创新开展“四式”调研,推动全区机构编制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广泛发动开展全员式调研。一是提升认识站位,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列入干部理论学习必学内容,深入学习“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著名论断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向领袖学思想,从经典悟方法,在脑中打烙印。二是制定年度计划,要求全办每名干部结合自身业务工作,全年至少围绕一个课题开展调研并形成调研成果,结合例会定期组织调研心得分享、工作进度讲评,培养干部边思考边研究边工作的好习惯。三是坚持以上率下,办领导带头走出机关、扑下身子、迈开步子,其他干部紧随其后、跟抓落实,2022年,全办干部先后走访各单位40余次,召开座谈会20多场,发放问卷超500张,调看资料近300份,问询了解100余人,收集了大量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为提高机构编制工作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二、精准摸底开展跟班式调研。针对办内干部成分新、调研任务标准高的实际,突破文来文往、表格评估等常规做法,直接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同学习、同上岗、同开会、同交流、同吃饭“五同”跟班式调研。去年,为做好中央和市委编办部署的乡镇街道相关调研任务,安排分管领导带新进干部集中1周时间,先后到5个乡镇街道深入了解情况,在做好现场查看、调阅资料、统计数据等常规工作外,还体验“一站式”服务窗口工作,全程参与联合执法行动,旁听党委会、工作例会,与干部职工聊日常、问困难等,全面摸清掌握武陵区乡镇街道日常运行真实情况,围绕人员分类管理、编制统筹使用课题进行重点研究,新人能力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相关研究成果作为典型案例素材被上级采纳。
三、针对难点开展破题式调研。武陵区地处常德市中心城区,与全市其他区县相比,用编需求更多,但编制总量较少,空余编制更是寥寥无几,在编制资源十分稀缺的情况下,却面临退役士官安置人数逐年递增的巨大压力。为做好安置工作,武陵区每年通过退休、调出等方式调剂出的空编基本用于保障退役士官安置,并为乡镇街道等适合安置退役士官的单位跨层级调剂事业编制,但仍然只能满足部分需求,且长年大量的安置人员对全区引进其他人才、优化干部结构带来不小冲击。针对这一突出矛盾,区委编办成立调研专班,多次到退役军人部门、乡镇街道进行调查了解,对近5年来退役士官安置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深入剖析矛盾,积极研提建议,得到市委编办支持与采纳,形成定期根据异地安置人数跨区调剂部分编制机制,有效缓解了安置压力。
四、融入程序开展论证式调研。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创新优化方式,既重书面论证更重现场评估,进一步增强了机构编制调整的严肃性和严谨度。时机上,在有关单位动议并提交正式申请后,区委编办根据需要研究确定调研安排,重点对机构改革、整合、职数调整、编制大幅调整等事项进行严格论证。步骤上,综合采取听取介绍、现地查看、问卷调查、调阅资料、集体座谈等方式进行多方位了解。方法上,横向参考兄弟区县设置,纵向分析单位机构编制调整历史沿革,深入研判全区编制资源空余情况与单位用编实际需求之间的供求匹配关系,科学合理定下调整方案。仅去年一年,通过论证调研压减增编需求近30名,修正机构调整事宜5项,武陵区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呈现出集约、精准、高效的良好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