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动态信息>工作动态> 详细内容

桃源县改革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6-20 09:11:13    浏览次数:    【字体:

桃源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晓明书记关于“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指示精神,坚持改革求变,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改革后,桃源高新区所辖机构压减70%,人员压减33%,全面剥离社会事务,推动园区提质升级,努力破除园区体制的“短板”、树立转型发展的“样板”。

一、“扁平化”管理,推动聚焦主责主业。通过合并、拆分、撤销等方式,有机整合职能相近或相关的部门,破解机构臃肿、层级繁多、职能不清等问题,推进园区精简机构,提效增速。一是机构整体瘦身。所辖机构由原来的13个精简为4个,其中,撤销财政、自然资源、司法、公安、商务、环保6个派驻机构,将原有13个内设部门压缩为安商部、招商部、开发部、综合部4个部门。二是人员全面精减。将原有派出机构人员全部撤回原单位,坚持按需定岗,按照实际工作和专业人员需要,高新区工作人员由69名压减至46名,其中领导班子成员为6名,安商部、招商部、开发部、综合部人员分别为11名、16名、6名、7名,实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是职能高效整合。打破原有职能职责分工,构建起权责清晰、精简高效的管理体系,安商部负责涉企服务事项的审批代办,招商部负责招商引资,开发部负责园区建设,综合部负责管委会内部管理运行。比如:园区企业装修补贴优惠政策兑现工作,改革前需产业发展、企业服务中心、开发建设、财政4个部门联合审核,改革后由安商部1个部门独立审核,审批时间由7天缩短至半天。

二、“契约化”选聘,推动人员能上能下。打破编制、身份、资历限制,实行“全体起立、全员竞聘、竞争上岗”。一是骨干择岗竞争。园区部门正副部长一律实行竞争上岗,通过专家打分、企业家代表测评、领导投票,由综合得分高者担任;业务骨干采取“部长点名、员工报名”双向选择方式产生。园区竞聘部长4名、副部长7名,双向选择业务骨干12名,其中5名业务骨干通过竞聘成为部长、副部长。二是员工因岗选人。通过组织推荐、干部库筛选、竞争选优等途径,从全县择优选拔17名环保、法律、商务、财务、安全生产等方面高学历、专业化的年轻干部进入园区工作。目前,园区干部平均年龄从43岁降至35岁,本科以上学历从69%提高至82.6%。三是全员按岗聘任。园区所有员工实行聘任制、动态化管理,确保优进劣出。聘期3年,期满考核合格可以续聘。首次聘任设立半年试用期,正副部长试用期考核不合格的,调整为普通员工或调出园区;其他员工试用期或聘任期不能胜任工作的,一律调出园区、另行安排。

三、“差异化”考核,推动收入可增可减。持续深化园区绩效考核改革,不搞平均主义,把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价值贡献作为绩效评价“主标尺”。一是变全面考核为重点考核。运用“二八”原理,重点考核规模工业、入库税金、新开工项目、新投产项目等少数关键指标,用20%指标体现80%工作质量。年度考核结果与个人评优评先、奖励激励直接挂钩,并作为职务调整、岗位变动和续聘解聘重要依据。二是变“吃大锅饭”为“量化考核”。修订《干部职工绩效考核方案》,建立月调度考核机制,按照积分制量化考核作风建设、业务工作、创先争优等任务完成情况,实行“一月一汇总、一月一讲评、一月一考核”标。三是变“固定工资”为“活动薪酬”。将工资待遇与园区绩效、工作业绩密切挂钩,科学设定岗位系数、部门考核系数和个人考核系数,合理划分档次,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让“能者多劳”与“劳者多得”有机结合起来。初步测算,员工待遇最大差距可达2万元左右。

四、“专业化”服务,推动园区提质提效。牢固树立“去行政化、趋市场化”理念,持续激发园区创新创造活力,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一是剥离社会事务。进一步理顺园区与属地乡镇、县直单位的关系,有序剥离社会保障、征地拆迁、城市管理等8项社会事务,转由县直单位和属地乡镇承接。同时,通过部门承接、园区配合等形式,调整优化文明创建、爱国卫生运动、食品安全等7项非业务性中心工作职责,让园区集中精力抓招商、抓服务、抓产业。二是优化涉企服务。制定收费清单,全面清理涉企各项收费,确保“清单之内应减尽减,清单之外再无收费”;建立推行“执法单位进园区报备制”,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每月收集企业需求清单、派发单位落实清单,推动职能部门限期办结企业诉求;开设企业安商热线,为企业提供全链条、全天候、全生命周期在线服务。三是壮大招商力量。创新开展以商招商、科技招商、基金招商、中介招商。建立专业化招商团队,推动人员力量向招商一线倾斜,园区招商部人员达到改革前的4倍,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3人。形成全县全员招商良好氛围。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