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动态信息>工作动态> 详细内容

常德市武陵区“三注重三打牢”推动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6-05 15:09:58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常德市武陵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等法规文件,通过常抓学习、重抓制度、严抓监督,全区机构编制规范化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注重学习宣传,打牢规范管理的认识基础。坚持以学强识、分类施策,确保把“编制就是法制”的观念印在脑中、刻在心上。一是关键人员经常学。区委编委会坚持把学习机构编制法律法规作为每次会议的首项议程,编印机构编制法律法规工具书分送编委领导,不断强化编委领导机构编制法规意识;编办月度会轮流领学机构编制重要文件精神,并组织交流讨论,督促编办干部学习走深走实、入脑入心。二是重点对象干中学。将单位分管政工领导和政工人员作为辅导重点,要求编办干部当好业务“承办员”、“指导员”和政策“宣讲员”,对其做好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宣传解读,把宣传、指导融入工作全流程。同时不定期开展全区范围的专题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其规范操作水平。三是覆盖全员宣讲学。把机构编制纳入区委党校科干班培训内容,帮助区管干部系好机构编制规范管理“第一粒扣子”;设置机构编制宣传栏,扩大机构编制法规影响力;建立编办网站、公众号,及时更新发布机构编制相关信息,让更多人了解编办工作;对《条例》《规则(实行)》等重点内容印发专门通知,组织各单位开展学习宣传,并通过各类机构编制检查对其进行督促。

二、注重建制联动,打牢规范管理的体制基础。坚持约束为重、内外发力,持续推进机构编制工作法定化、规范化、协同化。一是加强法规建设。完善武陵区编委工作规则和编办工作细则,提高区委编委和区委编办议事决策水平;制定武陵区《机构编制审批规程》《关于规范申报机构编制事项的实施办法(试行)》《“三同”人员流动调配编制异动办理细则》,规范机构编制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完善工作流程,对机构编制调整事项、人员出入编管理、实名制平台使用、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等方面制订详实简洁流程图,确保日常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加强数据积累。对编办业务组室人员进行明确分工,建立《机构编制文件闭环办理记录表》,指定专人及时更新机构编制基础数据台账以及纸质档案,不断积累完善机构编制电子档案库,配套建设标准化档案室,力求机构编制数据沿革清晰、现状清楚、动态更新、查询便捷,为机构编制规范管理提供重要基础数据支撑。三是加强部门联动。会同组织、人社等部门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流动调配工作意见》、《关于从严规范人员借调工作进一步严肃干部人事工作纪律的实施意见(试行)》等,规范各自职责和分工,加强协同联动,避免因干部调整、人事变动造成超编超职问题;定期组织财政、人社部门开展数据比对,确保管理无盲区死角。

三、注重深查严改,打牢规范管理的纪律基础。坚持较真碰硬、问题导向,以严实举措推动机构编制规范管理各级责任落实。一是在问题归零中促提升。高度重视省委巡视反馈有关机构编制问题整改销号工作,作为一项严肃政治任务摆上位全力推,一举清理了一批成因复杂、整改难度大的机构编制疑难杂症,解决了不少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机构编制工作在领导干部心目中的分量和全局工作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在严格巡察中立规矩。将机构编制工作纳入区委巡察,派出业务骨干认真组织实施,与区委各巡察组建立情况通报、信息共享、整改反馈等机制,对巡察中发现的问题,能立即整改的,要求即时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逐一登记销号,并对整改成效进行现场量化评估。自去年开展巡察以来,共查纠违规挂牌、擅自设立领导职数、人编岗不一致等问题50余个,有力维护了机构编制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三是在评估调研中强短板。以机构编制管理评估工作为抓手,增加编制使用“回头看”,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探索将评估结果与机构编制事项研究挂钩,强化评估成果的现实转化。注重发现问题背后的问题,通过巡察评估发现的问题,反思工作不足、深究机制漏洞,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优化规范工作流程,加快构建预防、管理、协同、约束一体发力的机构编制工作体系,以巡促管,以改促建,有效推动机构编制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