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育上承义务教育、下启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常德市、县编办多措并举挖潜盘活紧缺编制资源,重点保障普通高中教育新高考、新课程、新评价体系改革发展编制所需,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足额保障编制配备。按照公办高中学校办学规模及生源变化情况,市县两级实行高中阶段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在确保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和省里附加标准的前提下,坚持编制配置为教学服务理念,依据学校布局和生源流动状况,实行编制定期动态调整,促进普通教育持续发展。据测算,全市高中阶段教师核定编制数量已超出国省核编标准,实际师生核编配比达到1:11.3。
二是持续规范编制使用。市县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中小学教职工管理违纪违规问题清理整顿,有效规范了普通高中教职工编制管理,该市鼎城区除短期孕产及重症请假外,涉及的清理整顿问题均基本完成;桃源县将违规占用教师编制问题纳入县委巡察机构编制专项检查,完成“民办公助”教师的整改清理;汉寿县建立组织、机构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联合监督机制,及时纠正违规行为并定期通报整顿情况。
三是统筹用活周转编制。为有效化解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调控空间不足,与新进教师改善队伍结构所需编制的供需矛盾,在上级核定的编制总量内,按照“集中管理、保障重点、统筹分配、动态调整”的思路,实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周转管理,重点保障高考综合改革、教育人才引进等领域用编需求,围绕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实际,最大限度发挥周转编制效用,有效缓解了普通高中学校引进紧缺学科教师编制所需。
四是创新挖潜编制资源。近年来,通过普通高中学校布局调整、农村高中整合进城等途径,有效归并了部分办学规模小、生源不稳定、教育质量低的学校,调整优化了普通高中学校机构设置和编制资源配置,该市鼎城区整合设立了阳明中学、桃源县整合三中、四中、八中组建二中;武陵区、石门县在核定的县级事业编制总量内,通过机构改革和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分别为公办中小学调剂20余名空余事业编制,统筹纳入周转编制管理。
五是重点保障教师用编。按照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实际及编制使用情况,会同教育部门做好公费师范生计划申报、教师招聘审核及新进教师用编等工作,及时填补离岗、退休教师空编,确保教师队伍“后继有人”,该市石门县坚持教师招录用编优先保障,教师流动用编优先审批,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优先用编,并充分赋予教育部门辖区内教师统筹调配用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