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有关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要求,常德市委编办会同教育、财政等部门,在确保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国标的前提下,统筹做好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创新所需编制保障,并及时完成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动态调整分配任务。
一是动态调整编制配置。根据省委编办有关各市州公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的政策精神,常德市委编办会同市教育局参照省委编办调整分配编制总量模式,按照“不超总量、严格标准、分级周转、统筹平衡”的原则,综合考虑各地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所需编制缺口,按程序制定了全市公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分配方案,并督导市县两级严格按照核编标准,全面完成各公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分配下达任务,确保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并及时跟进,确保市县两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持续达标。
二是有效化解超编矛盾。2017年以来,由于中小学注册在校学生的减少,我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相应进行了大幅精简,由于编制调减速率,远高于教师空编减员及政策性用编速率,导致中小学在编教职工整体呈超编态势,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对补充中小学教师造成影响。常德市委编办会同教育、财政、人社等部门,督导总量超编地区结合自然减员腾退编制、近两年在校生规模变化预测调整编制,以及跨领域调剂事业编制等形式,研究制定了消超工作方案,着力化解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从严从紧控制进人用编。
三是持续规范编制管理。严格落实中央、省有关进一步挖潜创新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管理部署要求,在全面清理并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持续督导各地开展中小学教职工管理违纪违规问题清理整顿,对尚未整改到位的,深入系统研究,找准问题症结,督导各地逐一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落实方案。近年来,已清理整治违规违纪在编不在岗教师近800人,公办教师长期到民办学校任教、违规借用借调教师、停薪留职或“吃空饷”等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违规违纪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四是创新盘活编制资源。为有效化解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调控空间不足,与新进教师改善队伍结构所需编制的供需矛盾,以按标准分配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后的结余编制为基础,常德市推行了周转编制管理制度,按照“集中管理、保障重点、统筹分配、动态调整”的思路,重点保障新建或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高考综合改革、教育人才引进等领域用编需求。同时,指导相关区县市从县一级事业编制总量内,跨行业、跨领域调整空余事业编制,纳入中小学教职工周转编制统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