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常德市委编办多次深入县乡村三级实地调研,跟进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相关组织体系、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的配套任务,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聚焦试点,优化机构配置。常德市委高度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先后在津市、汉寿和武陵、石门开展了全国试点和市级试点,相应建立了县级实践中心、乡镇街道实践所、村居社区实践站三级工作架构,涌现出一批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文明校园、优秀志愿服务团体,开展的特色实践活动、推出的志愿服务品牌多次被宣传推介。为切实提高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的统筹联动、协调调度和指导评价的组织领导能力,常德市委编办通过实地走访、现场查看和调研座谈等形式,切实加强对试点区县市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的业务指导,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任务落实、工作成效等情况,先后明确武陵、津市。石门、汉寿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机构规格为副科级,为试点区县市提供优化机构资源配置保障。
二是连点扩面,统筹机构设置。我市县级党委宣传部在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牵头抓总、综合协调和考核评价等职责任务中,存在工作力量分散、履职专注度不够、人员编制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开展。针对这一共性问题,市委编办高度重视、主动介入,在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委、市委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对区县市的业务指导,鼓励各地学习借鉴试点地区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模式,通过撤一建一或整合归并等形式,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明确其承担统筹协调、组织实施、指导考核、宣传推介等辅助性和事务性职能,以有效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组织推进能力。截止今年3月,各区县市均已按程序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明确为区县市党委宣传部管理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并配备了与其职能任务相适应的人员力量。
三是以点带全,助推任务落实。常德市委编办加强与市委宣传部和相关区县市的协同联动,指导各地研究梳理机构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及时总结工作成效,结合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进展、实际成效和深化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机构编制管理等政策规定,跟进落实机构统筹规范调整任务,切实化解区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发展中存在的指挥不顺畅、联动不充分、约束不到位、力量不适应等管理体制和机构编制问题,以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汇聚起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