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动态信息>工作动态> 详细内容

常德市委编办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发力助推“五好”园区建设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6-20 17:49:05    浏览次数:    【字体:

今年以来,市委编办以落实“五好”园区攻坚目标任务,提升机构编制服务效能为遵循,结合开发区管理机构清理规范,较好化解了个别园区存在的管理体制不顺、机构设置过细、领导职数不规范等问题,园区职能及机构编制配置更趋优化

一、聚焦完善管理体制问题,精准发力

园区发展跟软环境建设,尤其是职能体系建设密切相关,但园区主体性质、地位和权限等,一直缺乏权威且明确的政策法律规定,园区在经济社会事务管理上,存在诸多滞阻。市委编办坚持问题导向,从三个方面入手,积极化解园区体制问题。一是充分放权赋权抓服务为提高机构编制服务园区效率,在赋予常德经开区、常德高新区比照县级行使股级机构及职数设置、编制总额调整分配及进人用编等管理权限同时,加大对园区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的业务指导和支持保障力度,实现园区机构编制事项特事特办、即报即办。二是清理机构设置抓规范开发区清理规范后,我市原经国务院或省批准设立的12个开发区均予以保留,其中:常德经开区、常德高新区、常德农科园、西洞庭产业开发区及7个县市开发区均为独立园区,武陵互联网文创产业园明确为内设机构性质园区。各开发区管理机构设置更趋规范完备三是明确机构定位抓优化严格落实上级政策要求,分别明确了各园区机构性质和定位,原武陵工业园多年未化解的管理体制、机构性质及机构规格问题,通过用好用活保障政策、优化园区功能定位、调整完善机构设置的等径,切实得到有效解决。

二、聚焦界定职能配置问题,集中发力

由于园区职能定位的政策不明确、不具体,使得部分园区在做好经济建设发展等“份内”工作的同时,还要花费大量精力担负社会事务管理的“份外”任务,职能配置不明、职责边界不清问题普遍存在。我们以清理规范为契机,通过完善园区“三定”规定,科学合理配置了园区职能。一是界定主职主责,促专注充分结合园区功能定位和建设发展实际,明确园区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重点突出经济管理、投资服务和优化营商环境职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各级党委和政府授权或委托,履行组织领导、发展规划、区域开发、产业发展、投资促进、协调服务等9项职责,确保园区职责配置合法合规、合情合理。二是剥离社会事务,促松绑按照稳步推进、分类施策原则,组织指导各地各园区,科学界定园区与所属或所在地党委政府职责关系,重点落实综治维稳、文教卫体、防汛抗旱等社会事务调整由属地政府管理任务,对于常德经开区代管乡镇街道,考虑其开发建设任务尚未完成的实际,允许暂继续代管,积极稳妥有序移交属地管理。三是厘清职能边界,促协同对于与园区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项目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息息相关的市场监管、城市管理、控违拆违等事务,通过界定职责属性、明晰事权关系等方式,进一步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同时,调整规范政府职能部门派驻园区机构设置,除保留在国家级园区设置的派驻机构外,撤销县级职能部门派驻省级园区机构13个,指导各地采取改设服务窗口或办事场所等形式为园区提供服务。

三、聚焦优化机构编制问题,全面发力

综合考虑园区体量规模、发展定位及建设发展实际,有效调整优化园区机构编制设置。一是优化机构设置,强架构严格执行政策规定,精简综合事务部门,加强业务职能部门,健全党建工作机构,整合园区招商引资、投资合作、开发建设、人才服务等公共服务职能,分类施策、统筹规范园区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设置,实行大部门制、扁平化管理,全市园区净减内设机构14个、事业单位15个。二是规范领导职数,强保障以切实加强党对园区集中统一领导为立足点,在按标准规范园区领导职数设置的同时,分类施策、分级规范的思路,统筹规范了同类型开发区领导职数设置,切实加强了开发区党的组织领导力量。三是创新编制管理,强力量指导各地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实行编制分类管理、人员统筹使用。鼓励各地改革传统管理模式,探索创新符合园区工作特点的人员编制管理方式,明确除由地方领导班子成员兼任及上级党委或组织部门任命的外,可探索对开发区编内其余人员实行档案封存、岗位聘任、末位淘汰的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

下步,市委编办将以落实市委、市政府“五好”园区攻坚专项行动为契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结合园区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和不同阶段工作重点,深入跟踪调研,切实提高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效能,不断释放开发区体制机制活力。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