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动态信息>工作动态> 详细内容

中央编办推介常德市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政策 拟制和实施工作经验做法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4-28 12:34:02    浏览次数:    【字体:

最近,中央编办在其主管的《中国机构编制》杂志2022年第4期,以 2300余字的篇幅全文推介常德市推进前序改革与后续改革政策衔接协同,制定和实施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政策“1+5”文件的经验做法。

2020年以来,常德市从找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与深化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的梗阻点入手,深入调研改革政策衔接和协同有关问题。调研发现,分类改革前,市直事业单位的财政保障方式主要依据事业编制附带的经费形式确定,不同事业编制人员的年度绩效工资水平相差较大,在编人员原则上不允许跨经费形式逆向流动。分类改革后,市直公益一类、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同时存在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不区分经费形式等四种类型事业编制,按公益类别落实财政保障政策和绩效工资制度的文件尚未出台﹐制约机构整合和人员交流的壁垒不减反增。原非全额拨款单位上调经费形式后,单位筹资压力明显减轻,但个人将面临1倍左右差额的绩效工资损失。原不同经费形式的单位整合后,经费渠道、绩效工资难以确定。

针对以上问题,常德市委编办对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原则上给予经费保障,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原则上给予经费补助”的规定,提出打破原有经费形式界限,以公益类别为标准,研究出台处理改革有关问题的原则意见和公益类别调整、财政保障方式调整、绩效工资核定、人员流动管理、控编减编等5个具体操作办法(简称“1+5”文件)。经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部门历经一年之久,分头起草、反复会商文件草案,并提请合法性审查和编委会审议,于今年2月27日以市委编委名义行文公布“1+5”文件。

“1+5”文件出台后,常德市既完成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收官任务﹐又扫清了深化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的政策障碍,收到减轻财政供养负担、拓展编制调剂空间、深化联合管控机制等多重功效,以破冰之举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注入强劲动力。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