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常德市委编办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加强自身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忠诚干净担当的机关干部标准,以勇于改革探索的精神推动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围绕“四办”促转型。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任务要求更高,责任更重,常德市委编办持续深化“三转”,出实招,促转型,不断提高机构编制工作水平,为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进政治建办。以党史学习教育带动政治理论学习,始终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修订完善室务会议制度,以“五个第一”的标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照省委编办“三转”实施方案,对突出政治机关定位、落实归口管理要求、聚焦部门主责主业等10个方面的内容,逐一细化工作任务,将30项细化后的工作举措明确牵头领导、责任科室和完成时限,进一步推动实施方案各项部署落地落实。推进能力立办。领导班子始终把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作为重中之重。举办业务大讲堂,各科室轮流领学机构编制法规政策,在讲课中练内功、促提升。组织全体干部参加全省机构编制系统业务知识竞赛,5名同志获省委编办通报表彰。扎实开展调查研究,组建4个调研组,由办领导带队,多次深入各行业部门和基层开展实地调研,掌握真实情况,将调研成果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按“1+3”模式设计的清理规范开发区管理机构方案被省委编办采纳并全省推广;提出市殡葬事务中心人员编制规模测算方案,解决了殡葬行业机构编制标准缺失带来的定编难题。推进作风强办。严格落实“两同时”谈话制度,组织开展了新进人员和新提拔干部的集体廉政谈话。制定《市委编办整治违规吃喝问题专项行动“五个一”实施方案》,进一步巩固深化作风建设成果。组织全体干部赴临澧县实地听取精品党课,感悟了林伯渠廉洁自律的高尚品格。全体干部集体观看《迷航》警示教育片,通过节前会议强调,节日纪律提醒,严防四风反弹。推进从严治办。坚持“严”字当头,把从严治办引向深入,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登记,利用党政协同办公系统加强各项流程管理。拟订了《2021年市委编办预算开支计划》,并严格按照季度、月度计划进行开支。进一步严格了财务审核程序,对差旅费、办公用品采购等加强审核把关。强化机构编制保密意识,深入开展了科室自查、单位普查、重点筛查,筑牢保密防线。
二是围绕“四融”抓升级。以贯彻《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为抓手,以编委领导体制和编办管理体制的变化为契机,主动“四融”,实现了机构编制工作转型升级。融入中心大局。坚持将机构编制工作融入中心工作,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持续发力,理顺了公益类事业单位和开发区管理机构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支持乡村振兴和公立医院等方面的机构编制调整,落实市本级与武陵区权责利关系调整和园区发展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重点工作。融入组织工作。主动对标对表,强化“组织口”意识,对标“组织口”标准,培育“组织口”作风,重大工作及时请示、常规工作定期报告,切实把归口管理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坚持将机构编制工作融入组织工作大局,积极参与组织部牵头的全市人才引进、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等事项的研究,借助组织部门优势推动机构编制工作更加科学规范。融入巡视巡察。指导相关区县有序推进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指导各区县(市)按照“举一反三”的原则对辖区行政事业单位类似问题一并进行清理和整改。3月,七届市委第九轮巡察正式启动,首次将机构编制工作纳入专项检查内容,重点聚焦机构改革后新组建的行政事业单位,以及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责任单位在职能职责优化、运行顺畅有效、队伍整合融合等方面的情况。借巡察利剑提升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质效,切实将机构编制纪律严起来、规矩立起来。融入人财编联合管控机制。探索建立机构编制申报事项及执行情况量化评估办法,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和人财编联合管控机制。联合人社、财政等部门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和经费管理,充分发挥编办在人财编联合管控中的基础龙头作用,明确联合管控目标和职责,完善管控措施和机制,严肃联合管控纪律,不断引导机构编制工作转型升级向纵深推进。
三是围绕“四心”优服务。坚持推行“热心接待、耐心受理、细心承办、真心服务”的“四心”工作法。优化流程,化繁就简。充分利用电子公文传输系统、QQ工作群、微信、电话等“不见面”的线上交流方式,及时发布工作通知和要求。制作网上操作视频和《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范本,深入细致地讲解操作步骤,并整理汇集系统操作难点、报告书填写易错点、政策理解疑点等常见共性问题,实现了网络远程指导,简化了工作流程。回顾梳理,有始有终。今年事业单位自行网上提交年度报告率达100%,为巩固该项成果,我办及时召开会议梳理疑点难点,总结经验方法,超前谋划来年工作形式和内容,不断提高单位自行网上填报的意识,提升单位经办人员网络操作能力,全力推动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公示工作高效率、高质量、高标准发展。创新举措,转变作风。主动开展机关干部联点服务活动,每名机关干部结对联系4-5家市直单位(部门),针对各单位存在的机构编制问题,点对点提供政策宣讲、业务辅导、咨询反馈,持续提升机构编制工作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