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动态信息>工作动态> 详细内容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坚持 “三个优化”助推 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7-26 11:10:43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优化教育布局,规范教师编制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县教育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该县先后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湖南省教育强县”,打造了贫困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石门样本”

一、 着力优化教育布局,构建教育协调发展“新格局”

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对全县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进行科学合理布局,满足了群众对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一是学前教育立足公办引领。着力构建公办引领、民办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不断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全县建成高标准公办幼儿园22所,覆盖21个乡镇、街道。

二是中小学教育立足城乡均衡。结合寄宿制学校建设、薄弱学校建设、合格学校创建,撤并农村辐射范围小、规模小、办学水平低的学校,全县中小学校由2009年的237所调整到目前的182所。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不足、班额过大等问题,加大城乡学校扩容提质力度,近两年来,在城区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新增、扩建完小2所,在乡镇提质建设芙蓉学校2所、改扩建乡镇中心学校1所、独立初中1所,创建标准化学校40所,全县累计新增学位8500多个。

三是职业教育立足扩规做强。湘北职业中专学校异地新建,办学规模扩大到100个班、5000名学生,创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同时,积极支持其创办大专院校,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打造“湘西北职教中心”。

四是特殊教育立足解难惠民。为解决残障儿童上学难问题,将二都街道原洲头小学改建为石门县特殊教育学校,结束了全县近百名残障儿童只能到外县上学,或依靠老师送教上门的历史。

五是红色教育立足高位推进。全面贯彻省委“三高四新”和县委“红色引领、绿色崛起”战略,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在县委党校设立石门县王新法党性教育基地培训中心,致力将南北镇薛家村打造成全省党性教育的主阵地,基地现已接待各级主体班75个、各地学习团队1151个、参观人员10万余人次。

二、着力优化编制管理,打造教育科学发展“新引擎”

坚持总量控制、动态调整、足额保障、规范管理,有效化解教育发展需求与教职工编制资源有限的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

一是实行教师“动态调整”管理机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职工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各学校的编制人员由乡镇街道中心学校统一集中管理,由县教育局每年动态调整后报编办备案。在上级核定的编制总量外,统筹50名周转编制专项用于个别编制不足又确需引进人才的学校。

二是完善教师“足额保障”补充机制。建立教师“退一进一”补充制度,及时补足教师“差额”,满足学校教学和管理的用编需求,近年来,全县共下达教师编制近1000名。针对个别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及时足额保障学校发展用编的刚性需求,2020年以来,先后为湖南省湘北职业中专学校、石门县特殊教育学校、石门县王新法党性教育基地培训中心增加事业编制49名。

三是建立教师“良性互动”交流机制。每年开展校长教师任期性交流、服务性交流、竞聘性交流、互补性交流,交流期间编随人走,人事工资等关系调整到相应单位,近五年来交流教师1310人,加强教师在县域内流动,充分调动校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育人才资源的均衡配置。

四是严格教师“专编专用”监督机制。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管理的意见》,加强教师编制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教职工长期借调、在编不在岗等情况进行专项清理,禁止其他单位以任何形式挪用、借用、挤占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禁止民办教育学校随意借调公办学校教师,2020年来,共有88名教师回到原学校任教,确保了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使用规范合理。

三、着力优化队伍建设,激活教育优质发展“新动力”

以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为目标,不断加大教师招引力度,建立教师激励制度,有效优化了全县师资结构水平,为促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凝聚起磅礴力量,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一是积极拓宽招引渠道。实施选调县外石门籍在职在编教师、在高校直签全日制师范类二本及以上应届毕业生等政策,近3年来,新聘教师797人。大力引进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全县教师队伍中,现有研究生43人。  

二是严把选人进人质量。由县纪委监委、县委编办、县人社局、县人大、县政协组成监督小组,全过程参与教师招聘招考,杜绝暗箱操作、人情招聘,确保公平公正、选贤任能。

三是全面落实各类补贴。实施各类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落实农村教师津贴、山区教师补贴、乡镇工作补贴、武陵山片区教育人才津贴,让教师招得来,留得住,有盼头。

四是不断强化激励举措。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400多万元,评选表彰优秀校长、优秀青年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扎根山区教师,表彰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激励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扎根山区、献身教育。(石门县委编办供稿 )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