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动态信息>工作动态> 详细内容

市委编委办履职尽责,切实优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机构配置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25 16:37:39    浏览次数:    【字体:

为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我市先后在津市、汉寿和武陵、石门启动了全国试点和市级试点,分别设置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作为党委宣传部管理的股级公益类事业单位,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武陵区涌现出一批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文明校园等先进典型和“学田工献爱心”“文明交通劝导”等优秀志愿服务团体,东江街道新坡社区作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开展的社区养老志愿服务活动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宣传推介。

 从我市试点地区运行情况看,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要承担统筹协调、组织实施、指导考核、宣传推介等辅助性和事务性职能,但受制于机构规格限制,普遍存在指挥不顺畅、联动不充分、约束不到位、力量不适应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履职效能。针对这一体制机制问题,市委编办高度重视、主动介入,在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委、市委政策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党史专题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专班开展实地调研座谈,全面梳理各地实践试点中存在的机构编制问题,经与市委宣传部及试点地区党委编委充分沟通后,一致认为在符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政策规定的前提下,提升试点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机构规格,有利于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领导,有利于依托志愿服务打通宣传、教育、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现实所需,符合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实际,能解决组织协调及统筹推进能力不强的实际问题。

 近期,经市委编办室务会研究,认为武陵区作为中心城区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全市试点,工作基础扎实、活动氛围浓厚,原则同意以武陵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机构升格为切入点,结合其他区县(市)工作进展、实际成效和相关专项体制改革部署,统筹研究相关机构规范调整事宜,以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体制机制建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汇聚起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