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动态信息>工作动态> 详细内容

常德市桃源县委编办突出“三个坚持”优化配置机构编制资源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02 11:07:36    浏览次数:    【字体:

为进一步管住、管好、盘活机构编制资源,不断提升现有编制使用效率,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委编办按照“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的思路,突出“三个坚持”,有力推进全县机构编制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坚持增减并举,做到“健身”与“瘦身”相结合。该县在机构编制管理上,紧扣县委决策部署和中心大局,强化了机构编制的动态调整。一方面,从严控制总量,加大“减”的力度。注重编制资源挖潜创新,结合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事业单位改革等,进一步加大精简机构、回收编制力度,对职能弱化、工作任务不饱和或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机构,进行撤并整合。同时,经县委编委会议研究决定,对于核定编制数在5名以上的事业单位,有空余编制的按空余编制数50%的比例收回空编。其中,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因政策原因近几年未招录工作人员的,暂按空编数30%的比例收回空编。事业单位机构撤销和职能弱化或工作任务不饱和的,现有空余编制全部收回。全县共撤并“小散弱”事业单位11家,收回事业编制32名;同时调剂收回县本级事业编制173名。另一方面,服务发展大局,把好“增”的方向。根据事业发展需要,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重点围绕“三大攻坚战”、人才引进、应急管理、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等民生需要,为相关单位调增事业编制56名;围绕强化基层基础,为乡镇(街道)调增行政编制6名,保障基层一线用编需要。

二、坚持破立并行,做到“创新”与“规范”相结合。一方面,坚决破固化。为了打破编制部门化倾向,增强编制的流动性活力,该县建立“两个池”,创新盘活存量。首先是建立县级行政事业编制“周转池”,专用于优化人员结构或消化超编,周转期限为2年。目前该县县本级用于周转的行政编制为20名、事业编制100名。行政周转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动态流转”,由县委编委办统一管理。其次是建立事业单位编制“蓄水池”,重点向公共医疗、教育等民生行业倾斜。为保障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在存在较大师资缺口又增编困难的情况下,为该县职业中专核定备案编制50名。另一方面,从严立规矩。严控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严格事业编制使用范围,强化机构编制在录用人员、配备干部等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合理控制总量,着力优化结构。强化检查监督,成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组,对全县各单位不定期开展机构编制工作专项检查,参与县委巡察组机构编制工作专项巡察,切实维护机构编制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坚持统分并重,做到“协同”与“优化”相结合。一是充分借势借力,提升管理效能。根据新时代机构编制管理的新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突出加强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完善县委编委管理体制和工作规则,同时借助于组织部门归口管理的优势,全面加强机构编制的集中管理。二是严格对标对表,理顺职责体系。坚持把健全完善基层工作机制作为提升基层治理的重要保障。自本轮机构改革启动以来,该县结合基层所盼,围绕乡镇(街道)行政体制改革,建立职能部门职责下沉乡镇(街道)准入制度,全面厘清部门职责边界,理顺县级职能部门与乡镇(街道)事权关系。三是坚持分类施策,优化服务保障。该县机构编制工作紧跟县委重大部署,紧盯全县发展大局,加大了机构编制向教育卫生、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倾斜的力度,为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