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动态信息>工作动态> 详细内容

常德市着力“放管服”助推“供给侧”

来源:市委编委办     发布时间:2017-08-22 19:56:22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常德市不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编制公布“四清单一目录”、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助推“供给侧”改革。

一、简政放权,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1.积极推进“四清单一目录”工作。深入开展清权、减权、限权、晒权行动,创造性完成了“四清单一目录”工作任务,并积极推动落实,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开门办公、充分凝聚民众力量和专家智慧,就拟制“四清单一目录”反复征求相关单位的意见,并向全社会公开纳谏。同时,就权责清单聘请专家把关,并将“四清单一目录”文件主动向社会公开,实现了“内行人看后更内行,外行人一看就内行”的预期,达到了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办事和监督的目的。

2.开展“六个压减”专项治理行动。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坚持不懈实施“六个压减”,即压减审批项目、压减审批时限、压减考核评比、压减奖励项目、压减领导小组、压减公务支出,将原有261项行政审批项目通过取消、下放、暂停、合并等手段进行了压减,明确保留的市级行政审批事项158项,压减率达39.5%;行政审批时限压减了64.2%,考核评比压减了76%;奖励项目压减了81%,领导小组压减了64.8%,会议费、学习考察费、公务接待费分别压减了25.8%、67.5%、16.8%,做到了能减尽减、能放尽放。

4.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根据上级精神,对《常德市人民政府令》(第11号)公示的18项市本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按照取消、依法转为行政许可、调整为政府内部审批事项或转为其他权力这四种方式进行处理,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其中,取消的非行政许可审批9项,依法转为行政许可事项2项,调整为部门内部审批事项3项,调整为其他行政权力事项4项。

5.开展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事项清理。2015年,以市政府第11号令为基础,对市本级52家单位申报的67项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事项进行清理,确认保留17家审批机关实施35项行政审批中的51个前置中介涉企服务收费项目,并以市本级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形式对外公布,明确清单之外无收费。

二、放管结合,强化行政审批监管

1.推行“五公开”全过程监管。一是审批事项公开。由市审改办牵头、市政务中心全程参与,对市本级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动态清理。项目目录和清单,均在市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公布,同时作为窗口进驻和提供服务的主要依据。二是审批流程公开。按照审改工作要求,组织开展了审批流程优化工作。在依法审批的前提下,通过简化申报资料,减并审批环节,承诺办理期限在法定期限内整体压缩幅度达到60%。流程优化采取自清自查、依法审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步骤,确保流程精简、效能。优化后的办理流程在政府门户网站、政务中心网站、部门网站同步公开,并在湖南省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常德板块)中进行配置固化,明确了时限要求和审批责任,审批过程可在线监控,窗口受理事项通过系统打印受理通知单;三是审批要素公开。该市设置的审批事项公开要素达19项。包括事项名称、事项类型、办件类型、许可对象、许可依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法定期限、承诺期限、监督电话、咨询电话等主要要素,需提交材料和表格均可网上查阅下载。进入政务中心窗口办理的事项编制政务服务指南,摆放在窗口免费提供;四是审批结果公开。审批结果在政府门户网站、政务中心网站可查,政务中心电子大屏显示,用户也可注册登录常德市网上政务服务大厅自行查询进度情况。系统会根据办理时效,自动亮出红黄牌,便于管理部门跟踪监督。2016年,全市通过系统公示办事结果5.1万多件;五是服务评价公开。通过网上咨询投诉、窗口服务电子评价系统评价、民意调查等措施,对窗口和窗口工作人员、服务质量进行实时评价,服务评价结果纳入对窗口工作考核,考核结果在中心网站公布,有力地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升。

2.加强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一是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市政务中心先后出台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监管平台管理办法和中介机构诚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加强后续监管工作。2015年10月,市审改办出台《行政审批制度绩效评估方案》,在市州一级率先开启第三方评估模式。去年11月常德市组织了由市审改专家为组长,市直相关单位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绩效评估小组”,对区县(市)、市直有关单位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权力清单执行情况”第三方评估,对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召开了审改专家及相关部门人员的论证会,同时对部门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二是开展简政放权专项督查。近年来常德市组织部分专家和行风监督员检查市直单位简政放权落实情况,提出了整改意见。2016年,市政府办印发《全市整治中介服务、工程建设、办事服务环境实施方案》,着手整治有关突出问题;三是创新手段对中介机构实施监管。将涉及行政审批领域的中介服务事项纳入网上办事的范畴,完善中介服务机构信息公示、机构选取、业务考核、服务质量评定与审批功能。以“市场化”的手段实现对中介机构的监管,用“淘宝”的方式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打通行政审批提速的“最后一公里”。

三、优化服务,着力提升政府便民服务效率

1.疏通审批繁难堵,促进办事一路通。一是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2014年,对市政府令第9号令发布的市本级保留的158项行政审批项目的审批时限大幅压减,压减幅度达64%。同时以创新审批方式为抓手,建立了“市重大投资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推行了“四项联合审批制度”。二是开展了对市发改委、财政局等12家单位开展了流程优化再造,进一步取消了申报资料22项、合并24项,减少审批时限214个工作日,再次整体提速39%。三是结合2016年推行市政府权力清单清理工作之际,对35家市政府工作部门和依法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的2782项行政权力按照“一事项一流程”的要求进行流程优化,行政许可在法定时限的基础上压缩了72%,将形式性审查事项全部由承诺改为即办,将流程统一为受理、审核、决定、送达四步,方便了群众办事,其他9类市本级行政权力按照法定流程进行规范。

2.推动政务服务向网上办理延伸,打通“最后一公里”。一是开通电子监察系统。我市2012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应用工作的通知》(常政办明电〔2012〕83号),截止2016年底,市县两级共有514个部门的5549个项目上线运行。其中涉及办事项目365个,办事服务类项目65个。全市网上办件129.3万件,系统直接应用水平达到98%。为提升系统功能,2014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升级试点推进省系统应用,在审批、收费、管理上实现了“十二项功能”。二是深度融合网上虚拟大厅和实体大厅。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10部委的《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深度融合网上虚拟大厅和实体大厅,常德市实现“一号一网一窗”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将全省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延伸到乡镇、社区,形成省、市、县、镇(社区)四级联动的网上办事新格局。打造线上业务“一窗”受理,线下服务业务综合代办的新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实体虚拟大厅相互补充。三是对现行网上办事大厅进行全面改版。完善外网缴费功能,开发手机APP客户端,并深入开展网上办事宣传,营造网上办事氛围,利用代办机制逐步实现申报资料的电子化,引导市民进行网上申报。(市委编委办  杨祺钧供稿)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