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发展环境,近几年以来市审改办会同市直相关部门加大行政审批中“繁难慢”顽疾的整治力度,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集中发力,向涉企审批顽疾连续“开刀”,力促企业、群众办事“一路通”。
一是优化审批流程程序、提高审批效率。2014年,常德市对市政府第9号令发布的市本级保留的158项行政审批项目,共计所需3781个工作日的审批时限,压减至1352个工作日,压减幅度达64%。同时以创新审批方式为抓手,建立了“市重大投资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推行了“四项联合审批制度”;2015年,市政府令11号发布后,常德市对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12家单位开展了流程优化,进一步取消了申报资料22项、合并24项,减少审批时限214个工作日,再次整体提速39%;结合2016年推行市政府权力清单清理工作之际,对35家市政府工作部门和依法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的2782项行政权力,按照“一事项一流程”的要求进行流程优化,常德市目前行政许可在法定时限的基础上压缩了72%,将形式性审查事项全部由承诺改为即办,将流程统一为受理、审核、决定、送达四步,其他9类市本级行政权力按照法定流程进行规范,方便了群众办事。
二是开通电子监察系统,实行网上监管。常德市早在2012年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应用工作的通知》(常政办明电〔2012〕83号),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10部委的《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深度融合网上虚拟大厅和实体大厅,实现了“一号一网一窗”的政务服务新模式,2014年该市率先在全省升级试点推进省级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应用,将全省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延伸到乡镇、社区,形成省、市、县、镇(社区)四级联动的网上办事新格局。截止2016年底,市县两级共有514个部门的5549个项目上线运行。其中涉及办事项目365个,办事服务类项目65个。全市网上办件129.3万件,系统直接应用水平达到98%,实现了审批流程网上全监管。
三是创新办事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2016年4月,常德市启动市民之家建设工程,其中政务服务中心18000平方米,大厅按照“前窗后室”设计,电子政务网络配套,打造线上业务“一窗受理”,线下服务业务综合代办的新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实体大厅和虚拟大厅相互补充。同时,按照“两集中三到位”要求,加强单位与项目的进驻。政务大厅主要功能划分办事服务区、休息等候区、文化展示区、商务服务区等。进驻服务事项主要是审批服务、中介服务、公共服务三大类,专有办事大厅视情进驻。市民之家的建设将更好地落实“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的运行模式。 (市委编委办 杨祺钧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