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德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坚持站稳群众立场,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落实上为了群众,围绕服务民生加强和改进机构编制工作,得到了基层单位和服务对象的肯定。
一是在推进改革中确保大多数人的利益。最近几年,市编委成员单位承担的改革任务越来越多,仅市编办每年就承担七八项。对于每一项改革,市编委和编委成员单位都能正确领会市委、市政府的意图,把握好改革的力度、速度与社会承受度之间的关系,不因事杂而乱为,不因事急而盲为,不因事难而不为。比如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市编委领导带领市编办工作人员做了一年多的调研,组织有关部门召开座谈会、协调会50余次,直面涉改对象600余人次,修改汇报材料和改革方案近100稿,形成配套制度55项。相关部门不仅将改革方案(草案)向涉改单位和相关群体和盘托出,在预判改革后果的同时提前做好接访维稳工作,还把反复磋商和论证涉改人员的编制身份、职级职称、工资补贴、社会保险、工作保障等实际问题摆在突出位置,使这场涉及八九类群体、3500多人的重大体制改革得以平稳推进,人财物移交工作在短短半个月内顺利完成,被新闻媒体称赞为“静悄悄的改革”。
二是在资源配置中贴近基层实际需要。市编委和编办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合理配置机构编制资源,为市委、市政府实施民生升温、园区攻坚、城市提质三大战役提供了有效的机构编制支持。2013年以来,市本级共批准有关“三大战役”的机构编制事项74项,其中新设机构7个、机构挂牌5个、内设科室12个;增加行政编制2名、事业编制23名、科级领导职数25名。我们不仅在市直机构编制总量内动脑筋,还从其它机构编制方面想办法。比如,2013年从区县(市)跨层级调整416名中小校教师编制到市外国语学校、市特殊教育学校等急需增编的市直学校,2014年从全市机构编制总量内为武陵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新设街道调剂行政编制20名、事业编制24名,为常德经开区石门桥镇调剂事业编制10名。
三是在自身建设中彰显转变作风的诚意。市编委和编委各成员单位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特别是联系和服务基层制度。2013年以来,市编办主动上网征求市民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1次,引发3277人关注、79人跟帖;直接承办涉及机构编制工作的人大代表建议23件、政协委员提案36件。2014年9月,市编委要求市编办对近5年来受理的机构编制事项进行拉网式排查,分门别类提出处理意见并逐一书面回复,解决了长期以来悬而不决的问题。今年3月31日,市编办在全国机构编制系统率先公布自己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政策清单,将权力类别、职权名称、实施依据、办理流程、办结时限、承办机构及联系方式、监督举报电话等事项全部公之于众,彰显了依法办事、阳光服务的决心和勇气。近三年来,市编办还为扶贫点村筹措资金32万元,为对口联系的乡镇、企业和社区筹措资金15万元。该办2011年被评为“全省‘企业服务年’活动优秀服务单位”,2012年再获“全国机构编制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4年通过“市级文明标兵单位”验收,2015年晋级“湖南省文明单位”行列。市编委其他成员单位,都靠优质服务赢得了综合性荣誉,其中市委办、市政府办是省级文明单位,市委组织部是全省优秀组织部门,市人社局是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市财政局是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全国文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