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德市坚持直面深化改革攻坚期、总量只减不增换档期、“三超两乱”专项治理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机构编制工作新常态,把从严审批、内部挖潜和管理创新相结合起来,有效缓解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编制瓶颈制约。
一是严格机构编制审批制度。市本级坚持所有机构编制事项由机构编制部门一家承办、主管领导“一支笔”审批、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一家发文等“三个一”的管理模式。2013年4月以来,该市暂停审批市直单位一般性机构编制事项,坚持事业机构“撤一建一”,所有机构不是中央和省里明文规定设立的不批,不是与体制改革调整直接相关的不批,不是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不批;编制问题优先采用增职能不增编制、给经费不给编制、定编制不定人员等方案解决,确需增编的在市直行政事业编制总量内调剂,而且增加行政编制或2名以上事业编制都要报市编委审批。2013年初至今,该市共在市直编制总量内调剂行政编制75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299名,保障了73个部门单位的编制需求。
二是建立进人用编管控机制。先后出台《关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的有关规定》和《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审批办法》,强调补充人员必须在核定的人员编制、进人计划和领导职数内进行,依次到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办理用编申请、计划核准、考试录用(聘用)、工资审批、列编登记、经费核拨等手续,其中市外人员跨市调入、市内人员逆向流动、市管干部配偶随调等事项都要呈报市编委审批。近五年,市本级累计安置退役士兵、军转干部及其家属等政策性安置人员779人,没有一人超编安置。同时,该市还投资200多万元,开发“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综合管理系统”,从2014年起试行在线办理人员异动、上下编制等业务,采用“制度+科技”的方式,将进人用编联合管控机制固定下来。这些年来,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实有在编人员一直没有突破核定的编制数,也没有突破2012年底2.1万名行政编制(含政法编制7849名)和11.9万名事业编制的统计数。2013年和2014年,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累计负增长1416名。
三是实施“三超两乱”整治行动。2013年全省启动“三超两乱”专项治理工作以后,常德市对市直17家单位和部分区县(市)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对澧县、鼎城区等地人事编制方面的违规问题进行了调查处理,主动整改了43个处级机构、136个科级单位党政职务分设和159人吃空饷的问题。2014年,该市又行文规范了7个区县(市)直属部门党政分设领导职数,核销了市国资委以及市直22家参管事业单位的党组织书记职数,对市直7家副处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党政管理机构、临床医技科室及其领导职数设置事项进行了统一规范,为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常德国有林场核定相应领导职数。
四是探索人才引进保障体系。2013年以来,常德市通过预留空编、调剂编制等手段,每年拿出近百名编制,统一实施市直单位“进高校、揽英才”工程,累计引进硕士以上高学历人才267名。对引进博士生的单位,机构编制部门采取“要编给编,人走编收”的超常措施,实行专账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