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动态资讯>工作动态> 详细内容

常德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动手早步伐稳效果好

来源:市委编委办     发布时间:2015-09-01 08:45:07    浏览次数:    【字体:

  过去十五年以来,常德市矢志不移地探索和推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效增加了公共服务供给,缩减了财政供养人员规模。

  20世纪末期,国家尚未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之前,常德市即着手探索事业单位分类管理、分类改革模式。1999年,该市印发《事业单位岗位结构划分意见(试行)》,将在编人员划分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生产经营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和其它人员五大类,为事业单位改革奠定了基础。20022003年,该市尝试将事业单位分为行政执行、社会公益、经营开发三类,完成了试点单位分类和12家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2007年,该市将全市131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划分为纯公益类、准公益类事业单位,促进了事企分开、管养分离。2008-2011年,该市参照重庆等四个全国试点地区的做法,完成了市城建投、市经建投等融资平台、市房地产开发公司等5家国有房地产事业单位和市、县两级电影公司的转企改制工作。

  20113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之后,常德市开始按全国统一的标准谋划和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2012年,该市完成所有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市公路局部分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引导384(其中市汉剧团20名、市公路局364)在编人员进入企业。2013年,印发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方案及分工安排,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摸底工作,拟定了市直事业单位分类目录。2014年,出台《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事业单位分类实施意见》,完成事业单位预分类并启动实际分类工作,推进市直城市建设管理领域11家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引导近400名编内人员进入企业工作。目前,已经下达市本级首批225家事业单位的分类批复文件,拟于近期下达市本级第二批108家事业单位的分类批复文件,另有66家事业单位待市政府机构改革调整后,再行分类定位。市本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也接近尾声。在本轮市县政府机构改革中,该市共撤并市直处级事业单位16个、区县()科级事业单位79个。

  据统计,2000年至今,常德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5倍多,财政总收入增长了十倍,但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不增反减,累计减员5761人;2011-2014年,全市事业机构个数和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数连续四年保持负增长,累计减少事业机构80个、在编人员2415名。

分享到:
【打印正文】